第(3/3)頁 但朱翊鈞沒覺得自己有這份私心有什么不對,他知道正因為自己有這份私心,才讓自己有動力,不然他寧愿擺爛躺平,而懶得這么辛苦,下雨天還要親自侍御司聽政,不趁著這么好的春光去踏青,去釣魚,去后宮尋覓美色。 一到侍御司。 朱翊鈞就問起近來軍機要事。 戚繼光便向朱翊鈞奏稟了套虜犯邊使副總兵李魁身死后又集合四十萬之眾于河套欲再犯邊的事。 “讓陜西官將嚴防死守,盡量以招撫為主,把萬世德調過去任兵備副使,此人乃將門之子,熟悉河西事務,可用。” 朱翊鈞因而指示起來,接著又道:“眼下關鍵還是呂宋用兵的事,大船錢糧以及兵士訓練征調的如何?” 李成梁這時出列說:“朝中諸公多不主張這次用兵呂宋派北兵,但以愚臣之見,北兵雖有不擅水戰且畏瘴氣之弊,但也不是全畏瘴氣與水戰,有安東之兵常年也在黑山白水里穿行,拔寨奪旗亦無問題,當年攻打古勒寨便是明證,也會出海與北犯海寇頑抗,此去呂宋,騎兵或可突然從沿海平地與河谷平地登陸而出奇制勝也未可知,故臣請陛下還是讓北兵參與用兵呂宋之戰。” “可以!” “但派兵需要盡量派歸附的女真人、索倫人,漢人北兵多派官校就是。” 朱翊鈞說道。 李成梁大喜,忙拱手稱是。 他不希望這種舉國征討之事沒有北兵參與,而以至于讓天子和整個大明朝廷漸漸忽略北兵。 朱翊鈞之所以答應也是為了照顧北兵的感受。 因為大明軍隊內部也有山頭,而他作為握有最高兵權的皇帝,要想讓各個山頭都聽自己號令,就得平衡各個山頭,至少都給其立功的機會。 但至于上了戰場是立功還是陣亡犧牲,就怨不著皇帝了。 總之,真正的軍事布局不是游戲里面的攻略,還得考慮人情世故,也就導致有時候他朱翊鈞即便知道出海南征不適合派北兵也不得不答應李成梁派一些北兵參與用兵呂宋的大戰。 “陛下既這么說,那現在就只剩下征調北兵的事和確定提督全軍的統帥了,其余皆已準備完畢,光是在澎湖就已屯糧有三十萬石,運糧船有八十余艘。” 戚繼光這時也跟著奏稟起來,就道:“樞密院薦舉翁源伯陳璘提督大軍,還請陛下斟酌。” “陛下,臣以為不妥!” “陳璘待兵卒頗為刻薄且不近人情,更素來有役使士兵為奴的情況,只是因為他多是率水師出海,故言官難以掌握實證,也就到現在只是風聞,但這次用兵呂宋畢竟是國之大事,所以不能不慎。” 這時,侍御司參政大臣兼大學士王錫爵站了出來,說了一句。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