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卲陛這時忍不住滿臉愧色說一句,然后對陳于陛拱手:“幸有副憲提醒,使某不惑!” 陳于陛則拱手回了一禮,道:“無論如何還是希望這次呂宋之戰能大勝,那樣真的什么擔心都沒了。” …… “只要能拿下呂宋,認購劵大跌的事就不用擔心。” “所以,臣認為關鍵不在于要不要換帥,而是在不能動搖拿下呂宋的決心。” “陛下這時以不變應萬變乃圣明之舉,但也不能說什么都不做!” “以愚臣之見,還是要做好第一次征討呂宋不勝后立即開始第二次征伐的準備,朝廷需要得到呂宋,才能穩固住陛下即位以來的改革成果,只是現在要做好花更大的代價收復呂宋的準備。” 擔憂陳璘會利令智昏,再加上沿海豪族可能會掣肘,而使得討呂宋之戰不順的人,不只是言官和天下士民。 在侍御司政事堂,兵部尚書殷正茂也對此有些擔憂,而希望皇帝做好第二次討呂宋的準備,而提前選定新的統兵大帥,和準備新的戰船與兵力。 大明如今是有這個國力,即在一場大戰結束后,再來一場大戰。 但一場大戰的代價畢竟很大,所以再強大的國力也不能這么隨便折騰啊。 所以,朱翊鈞想的是,征討呂宋能不興兩次大兵就不興兩次大兵,何況,第一次若不能成,那第二次就會更難,至少士氣上就不一樣了,反對的聲音會更大,他這個皇帝的威信也會大大受損。 “此事再議!” 但朱翊鈞也沒有斷然否決殷正茂的提議。 因為如果真的需要再征討一次呂宋,他也會依舊繼續征討呂宋,自然也就沒必要把繼續征討呂宋的路堵死。 殷正茂拱手稱是。 天下人的確因為越來越多關于陳璘黑料的揭帖出現,而越發的認為征討呂宋不會成功,尤其是有人還拿上次璜山的事件做對比,一味夸大西夷的戰力,進而暗戳戳的表示大明必敗。 所以,認購劵的交易價格的確在持續大跌。 盡管,戶部將交易認購劵的官府憑證稅率一再調高,還是擋不住許多大戶拋售自己高價買來的認購劵。 反倒是擁有認購劵的小民百姓不怎么拋售,主要是他們現銀沒那么多,交不起那么高的憑證稅銀。 “趕緊賣了吧!及時止損,別到時候自己財產受大損,那時就對不起列祖列宗了。” 舉人顏庶就在京師勸著一家財巨富的好友楊治拋售認購劵。 楊治則問道:“這次呂宋之戰真的要敗,以開發外利為基礎的認購劵真的要賤若白紙?” 顏庶笑道:“你說呢?這個時候,就算不敗,也會有人想辦法讓他敗的!” “也是!” “雖然這個時候為社稷穩定肯定不適合拋售,但不能不孝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