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因朱翊鈞準予,故朝廷的確開始大肆宣傳此次大勝。 一時間,滿街都有報捷的鋪兵,明明朝廷都已知道此消息,也故意在各處驛道上馳馬報捷。 這也算是一種社會的良性改變。 即大明這個國家在開始主動讓天下士民了解國家偉績,而不只是讓皇帝知道,說明民眾對于在這個國家統治者眼里的重要性已經在增強。 沒辦法。 朱翊鈞即位以來的改革一直是在朝著裹挾國內士民一起對外開發取利的方向努力,上至權貴官僚下至販夫走卒,皆通過購買認購劵的方式來保證國家經濟一直良性發展乃至增加國帑和內帑收入。 所以,國內士民對認購劵的信心,已經與國內士民對大明的擁護程度和皇帝與許多權貴官僚利益能否繼續增加而鉚合上。 朝廷需要提振國內士民的信心,進而維持繼續向外開發的路線,繼續增加國庫收入與內帑收入。 就比如呂宋之戰的結果出來之前,因為舊黨勢力的興風作浪,讓國內士民對朝廷征討呂宋能否大勝的信心大跌,使得認購劵大跌后,持有認購劵最多的皇帝與國有資產以及新黨無疑資產也跟著大幅度縮水,幾乎就快要出現很多大基建工程不能運轉,大量工人要變成無地流民的情況。 而大量工人變成無地流民,既不好由朝廷組織起來進行教育不說,也容易成為地方豪強奴婢,加劇漢人奴隸化,更影響中央集權的基礎,畢竟人口一旦被大量豪強控制,也算是增加了地方豪強的實力。 好在還是勝了。 “每日一班,輪番去各里各鎮報捷,讓所有士民都知道朝廷已經大勝!朝廷對外開發以惠民的國策不會壞!” 鳳陽巡撫石應岳作為新黨官員,就在知道大勝的消息后,就先安排兵丁下鄉宣傳。 而像他這樣做的地方執政的新黨官員還有很多。 一時,全國到處都在傳大勝的消息。 失落至極的沈汝梁剛回鄉,就因為聽到鄉下都在開始有兵丁傳大勝回鄉的聲音,而當場把桌子拍的砰砰響: “石龍巖這個新黨,簡直就是奸臣,十足的奸臣!” “竟不給我們這些拋售認購劵的人家抄底彌補損失的機會,讓小民過早知道消息,連鄉下也派了鋪兵來報,深怕鄉下富戶不知道趕緊投錢追買認購劵嗎?” “可惡,真的可惡!”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