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東翁息怒!” “您就算要給一個百姓上戶口,也只能私下里打招呼,萬不可走官面上的程序?!? 張蘊生繼續說道。 太子聽后沉默半晌,然后很是泄氣道:“好吧!張老,你說,我這個知縣是不是真的什么都不能做?” “在下還是那句話,您只有等,等到鄉宦們需要您做的時候,您才可以做。” 張蘊生回道。 太子聽了心里剛壓下去的火陡然又升了上來:“那本縣跟一條隨時聽他們命令的狗有什么區別?!” 張蘊生一時也呆住了,他也沒想到太子會生那么大的氣。 過了好一會兒。 太子自己倒是先緩和起氣氛來:“也罷,就這樣吧,生氣又有什么用呢?” 接著,太子又問著張蘊生:“張老,你說本縣要是向陛下呈密告如何?” “陛下想必是知道的。” “只是,陛下也不可能一道嚴旨頒布下來后,就讓全天下徹底改變這種情況?!? “比如,東翁要是把這事奏上去,就算陛下大怒,下旨著撫按嚴查,就算撫按也鐵面無私,然后,撫按真的砍了好些個甲首里長乃至縣里官吏的腦袋,讓休寧縣人口和商鋪以及田地,都不被造假,都被如實呈報了上去?!? “但這能保證休寧縣在新的甲首里長和官吏補上去后,不會這樣做了嗎,能保證別的地方也這樣得到澄清嗎?“ “所以改變不了。” “既然改變不了,東翁也沒必要為此搭上自己的前程??!” 張蘊生苦口婆心地說了起來。 太子不由得看了他一眼,問道:“怎么就搭上我的前程了?陛下都因此知道我了,我還沒前程嗎?” “東翁此言差矣!” “且不說,陛下日理萬機,很容易忘記您,就算記住了您,把您升了上去,但天下鄉宦已經知道您是靠什么得到陛下青睞的,所以,等您升到另一地方時,等著您的,會是地方官僚與鄉宦更加不配合,乃至更加為難您,甚至在您來時,就全部辭官乃至全部遷走,而行以退為進之策!” “讓您一來該地做官,該地就稅收大減、人口大減,到最后考評極差,就算您是簡在帝心,陛下也不可能明著照顧一個考成極差的官員!” “當然,陛下更不可能因為這事就讓東翁直接擔任執政公卿,如此更令天下人不服,反損陛下自己的威信?!? 說完。 張蘊生就無可奈何地瞅了太子一眼。 太子則繼續說道:“但我呈遞的是密告,他們也不一定會知道吧?!? “東翁帶了多少人來休寧,這些人每日做什么事,他們早派人埋伏在四周盯上了,只要東翁派人去投密告,他們肯定能想辦法探知到內容的。” “就算他們探知不到,不知道這密告是錦衣衛上報的,還是東廠上報的,還是哪個忠心的鄉宦老臣自己看不下去上報,還是東翁您上報的,只要陛下下旨要查休寧縣,要在休寧縣砍一些貪官污吏的腦袋,那他們自會疑鄰盜斧,認為這是東翁干的!” “屆時,東翁依舊得不到一句好評,依舊會被官僚鄉宦們視為敵人了。” 張蘊生說道。 太子頗為沮喪地坐在了椅子上:“連告都不能告,這么說,本縣只能當他們豪紳的一條狗嗎?!” “東翁如果不想當,可以在他們需要東翁的時候,直接選擇不問不管,但那樣也會得一個庸碌之名?!? “但東翁如果還想進步,最好的方式,不是向陛下表忠心,更不是向哪位高高在上的公卿求助,而是應該去向本地鄉宦們示好!” “這樣,他們才能配合東翁,愿意為東翁發展本縣實業投錢投地,乃至讓自家子弟中有能力者為東翁做事,且利用自己的關系為東翁奔走,這樣就算東翁虛造了政績,把新增的人口和糧食填多了不少,上司也會認的,而不會認真追查?!? 張蘊生說道。 太子點頭:“和光同塵是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