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只是這樣一來,當地鄉宦大族們就不得不更加不安。 所以,汪煥等都不得不來問太子。 太子也不說自己不知道,只道:“不過是加強治安而已,諸位鄉賢不必驚慌,也請告知民眾,讓他們放心生產生活,朝廷派兵來自是保境安民,而非奪民之利,畢竟,本朝治國綱領便是富國惠民,所以,讓他們要相信朝廷,相信皇上!” “老父母說的是。” “但眼下海晏河清、國泰民安,民皆知禮守德,增設大兵于關內非邊之地,以老朽愚見,恐保靖安民方面倒是用處不大,養得兵惰民刁反很有可能,不知老父母覺得呢?” 汪煥問道。 太子笑道:“這個也是有理。” 汪大賓則也跟著道:“老父母是明白人,愛民如子,當今圣上也是仁君明主,勵精圖治,無奈有武臣當國,不肯放權,故有意以保境安民為由,于地方非邊之地增設營兵,而不是在戎政畢后令大兵解甲歸田,但大兵在野,的確不利人心穩固,更是致亂之源,故還請老父母為我等上表民意,請撤冗兵、還民安寧。” 汪大賓這是直接把不愿意地方上增設警務兵的怨氣發在了“武臣當國”上,意旨戚繼光是武人專政。 而一旁的王敬迪聽后因而是橫眉倒豎,但他倒是沒有發作,因為他剛剛從前線回來,所以還是非常恪守軍紀的,也就能忍就忍。 太子則道:“你們的意思,本縣已經明白,會替你們轉達的。” “說到這里,堂尊如果想有什么需要,如想在今年行取時多些助力,盡管告知老朽一聲,老朽雖已致仕,但還是有幾位舊友在朝中為官的,他們想必都愿意替老朽引薦堂尊這樣的愛民好官。” 汪煥說道。 太子笑道:“承蒙關照,本縣知道了。” 而在汪煥等離開后,太子就沉下了臉,問張蘊生:“張老,本縣真要為他們上表民意否?” “回東翁,這自然是不用的!” “說到底,堂尊是朝廷的官,不是他們推選的官,升遷捏在了朝廷手里,在這兩者沖突時,自當選擇忠于朝廷。” “何況,現在的朝廷是有兵的朝廷。” 張蘊生這時回答道。 太子聽后笑問道:“可人家是行取為給事中相誘也。” 張蘊生道:“東翁明鑒,給諫這種官雖權重,但也容易一輩子翻不了身,所以不必急著一時的好處,為了仕途之路走的更遠,當著眼于長遠。” 太子點了點頭:“那我該怎么做?” “稱病!” “等朝廷旨意到來后,再做權衡!” “若朝廷設警務兵的目的是對付鄉宦豪紳,則堂尊到時候在根據自己的出身,決定是聽朝廷的還是為鄉宦們說話也不遲。”(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