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太子升官,皆是忠臣-《萬歷佑明》
第(3/3)頁
畢竟華夏歷史上的世家貴族雖然享受過很窮奢極欲的日子但也被大肆屠滅而讓人天街踏盡公卿骨過的。
故而,朱翊鈞這時還是說了一句道:“話雖如此,到一定程度時,還是要遏制的,我們不能真的不把百姓當人,那是違背新禮的,一旦反噬起來,后果會很嚴重。”
“陛下說的是,以愚臣之見,只要激起民變后能鎮壓招撫得當,就繼續當能臣用,若激起民變且不能剿撫,則以虐民之罪處置,如此即便處置,也不是因為查礦不對,而是不能善后,這樣其他官僚自不會因此開始不再盡心查礦。”
王錫爵回道。
朱翊鈞頷首。
“但陛下,太子這樣敢于反應實情的官僚也還是要重用。”
吏部尚書王遴說了一句。
朱翊鈞道:“自然,無論是反應實情,還是為朝廷大政盡心盡力,在朕這里,都算忠臣!且也還是要下旨不得借此虐民,中央朝廷至少要有正確的態度。”
“陛下圣明!”
于是,沒多久,婺源縣知縣戴一清的確因為查礦表現出眾,而被行取為給事中。
而太子也因為反應實情得到褒獎,升為巡按山東的御史。
同時,皇帝下旨不得借查礦賊而制造冤假錯案。
“怎么都獲得了升遷。”
而太子則對此并不高興,只覺得治國理政果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而似乎在執政者眼里,只有利弊,沒有是非,所有嘴上的是非其實皆是根據利弊而定。
張蘊生見此不由得勸道:“東翁不必過于介懷,當場執政雖重用了戴知縣這樣為媚上而寧肯害民的官,但也提拔了您這樣敢為民說實情的官,這說明當場執政的確是公忠體國的清正之人,既為國重用戴知縣,也為國重用東翁,真正無半點私心,皆為公義也!若是心無社稷蒼生而偏狹只知黨同伐異者,以公這樣的正直之臣,只會因上司彈劾被罷黜!”
“我知道。”
太子笑著回了一句,且道:“這次查緝礦賊的國策也算是著實給本縣上了一課,真的是圣人書上學不來的,作為一個知縣,想改革下面的弊政,沒有鄉宦支持做不到,而想阻止上面的弊病,沒有上面支持也做不到,真正是難為,也難怪那么多官員愿意無為。”
說到這里,太子就嘆了一口氣:“好在繼任者的處境應該比我好許多,畢竟很多鄉宦都被強行遷走了,他應該可以大刀闊斧一番。”
“但與婺源這樣的縣相比,繼任者應該不會感謝東翁,會怨東翁。”
張蘊生因和太子相處也有了很長的時間,對其性格也有些了解,知道其不是心胸狹窄的人,便在這時直言了一句。(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