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七百四十章 南北戰略,大明后繼有人-《萬歷佑明》


    第(2/3)頁

    “至于建大路與要塞,自不必說,將來北疆寒冷之地雖然不準發展農事,但為了避免又有胡人窩聚,自然是要能隨時派遣大軍去剿滅,乃至要有軍隊駐扎看守一些利于發展農事之地的。”

    李成梁的主張素來是對北方女真與蒙古人以軍事打擊為主、貿易同化為輔的。

    歷史上,李成梁也是這么做的。

    而歷史上的抗清名臣陳子壯在評議到李成梁時,所提到的這段內容,就很好的闡述了李成梁為何要持此主張:

    “時邊地稍寧,漢兒往往出塞掘參,生聚日繁,輸稅于建州。”

    “成梁遣韓宗功收還之,而愚民安土重遷,且渡河冰裂,南人吳大愛愛婿死焉,深懟宗功,遂以棄地之說布都下。”

    “科臣聞風入告,而功高不賞矣。”

    “夫建州生聚教訓三十年,寬奠即不棄,將不為板升之續乎!”

    “邊吏不能守遼西,而苛責成梁以寬奠,此刀筆吏所以敗人國家也。

    按照陳子壯的意思,李成梁是擔心胡人貴族在與大明貿易后反而做大,才瘋狂殺戮胡人,遷走關外于建州地區生活的漢人,誤國的反而是科臣言官。

    所以,現在的李成梁和戚繼光也都建議不要讓北方有太多人口,不僅僅是胡人,連漢人都最好不要有太多,因為一旦小冰河氣候導致的氣候惡化,遲早都會讓這些在關外的人向內轉移,平民可能只會變成流民,但胡人貴族自然不甘“虎落平陽被犬欺”,無疑會選擇南下劫掠。

    朱翊鈞知道歷史的結局,所以在心里佩服戚李二人眼光獨到之余,也頗以為然,便點頭道:

    “國家大政方略是應該結合實際,不是說和平貿易就能解決一切,如同征伐也不能解決一切一樣。”

    “陛下圣明!”

    戚繼光和李成梁兩人回了一句。

    而朱翊鈞接下來則繼續說道:“但直接絕人口和毀耕田會不會太過粗暴?乃至適得其反,反增加胡虜團結之心,而抵觸歸附朝廷,接受同化?”

    “陛下說的是,臣也只是說目的上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但具體政令自然是宜剿撫并存的。”

    “另外,直接殺戮,自然是不適合,但可以讓他們去南邊為大明開疆辟土,畢竟在南邊,是宜廣開耕地的。”

    李成梁這時回道。

    朱翊鈞點頭:“這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應該再加上一點理由,那就是讓欽天監、工部、中央研究院一起多發文,表示北方天氣越來越冷,災害越來越多,實因過度放牧和漁獵破壞生態所致,以至于犯了天怒,所以需要封山,需要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而北方之民,無論漢夷,皆當遷移于南方溫暖之地,朝廷會幫助其在南方置產,待天怒消散,生態恢復,自會準其還鄉。”

    戚繼光和李成梁聽朱翊鈞這么說后,皆倍感驚愕地對視了一眼,他們沒想到陛下會想到用制造天罰這樣的輿論來實現這一目的。

    他們自然也對此很是贊同,便奉承了朱翊鈞一番。

    朱翊鈞則在這時,看向李成梁:“但藺國公,這件事要想做好,樞密院需得有一個能鎮得住諸胡的人,故戚卿去后,你李卿當繼續留任樞相一位。”

    “是!”

    李成梁拱手回了一句,道:“與國家長遠大計相比,臣之仕途不足為道。”

    “非朕不愿卿為繼戚卿之后又一武勛任首輔,而實在是朕不能不為此大略考慮,若卿將來因此有憾,自會有一門兩國公之榮。”

    “而能否有這樣的榮,也皆在卿可與不可之間耳。”

    朱翊鈞這時則向李成梁做了一承諾,表示李成梁若能促成北人南征之事,即便不能成為首輔,也可以實現一門兩國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