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按照王錫爵的觀點,大明朝廷現在的債務還是抵不上收入,每年國庫的收入還是在持續增加,還因此為了防止管理國庫相關的官員不偷盜挪用,增加了不少開支,浪費了不少財政收入。 畢竟,這些開支并不對提高生產力有什么幫助。 在王錫爵看來,與其如此,不如適當的資不抵債,這樣還能讓天下人因為朝廷欠著自己的錢,又因為看見朝廷還沒有足夠多的節余,也就因為害怕朝廷收入不能增加不能償還自己債務,而不得不主動為國多考慮一些。 “陛下,臣反對!” “人夙來難以自制,國家亦是如此,一旦寅吃卯糧,將很難控制住。” “若今天敢花明年的錢,則明年說不定就敢花十年后的錢,如此下去,真不知道五十年乃至百年后,我大明還有什么錢可花?” “何況,天下之利,皆取之于民,而民利若想不耗盡,則必須與民休息啊!” 禮部尚書郭正域這時首先站起身來,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左都御史楊俊民這時跟著起身道:“陛下,大宗伯所慮是有道理的,但這并不是說就不能寅吃卯糧,元輔主張的是適當寅吃卯糧,而不是說就真的不能有所克制。” 郭正域則反駁道:“雖然說的是適當,但一旦放開這個口子,將寅吃卯糧視為一定程度的可行之策,那就如同在防洪之堤開一個口子,必使人之貪欲勢不可擋的增加,如此下去,恐將來大明不但無餉可養兵,無糧可賑災,更無俸可養士,還會斷子絕孫,是殺嬰之風再現,以致人倫俱滅,禮樂敗壞!” “可眼下國財民利增速已變緩,認購劵的價格就是最明顯的證據,其漲勢已不如從前,可見天下國民財富增長的勢頭已經快到枯竭的時候。” “而臣受陛下與百官信任,忝任元輔,不能不未雨綢繆,避免在將來,這國財民利真的增長見停,只有衰落之象。” “如此引起的恐慌,一旦蔓延,將很可能影響國運。” “故臣才認為應適當寅吃卯糧,而使我大明之銀元劵盡快為天下一統之貨幣。” “這樣即便有財政上的山洪,也能有足夠大的地方去泄洪。” 王錫爵說到這里后,郭正域則道:“增長見緩,加大王化力度就是,但不一定要寅吃卯糧,畢竟國不能無蓄,否則不足以應對災變。” “有災變時,自可再借債,小民遇荒年尚知借貸暫度荒年,國家為何不知此道?” “何況,不寅吃卯糧,就會有守成之欲,就會耽于現狀。” “就會即便加大了王化力度,但遲早也會因為收支不能相抵而主動縮減開支,進而不再進取,只想守成,乃至寧割土棄地,也不想辛苦解決產生積弊的地方。” “如同醫病,寧肯一刀切掉不過有些爛的肉,也不愿意用治本之法,既保住這塊肉,也避免其他地方再出現爛肉。” “則國家也是一樣,不欠債,就很容易想茍安很容易忘危。” “而且,積蓄現在不耗盡將來也會耗盡,而將來耗盡還不如現在耗盡。” “將來耗盡,國家會因為茍安之氣已重,乃至積弊叢生而不能再度中興。” “現在耗盡還能因為國家上下皆有進取之心,而能一直增進王業,這樣,將來即便子孫不肖,依舊滋生游惰之性,而只想守成,甚至寧愿舍土棄民,也要耽于享樂,至少也能有足夠的地去舍。” “所以,陛下,愚臣認為,現在不能坐視蒸汽機帶來的便利不加以利用,而只按部就班的,有一分錢就造一艘蒸汽輪船,造一輛蒸汽列車,而且還是需要一臺蒸汽輪船的時候才造,這樣的話,遲早會因為人好逸惡勞之性而陷入停滯,使千百年后天下人用的還是蒸汽機!” “就如同,三皇五帝時就出現的畜力之車,因為古人不敢寅吃卯糧之故,以至于幾千年來,一直是在用畜力之車,直到近年來因為本朝自世廟開始寅吃卯糧持續嚴重導致改制呼聲不斷,以至于陛下也深受其影響后,才大力進取,使得蒸汽動力之車出現,終于一改三千年之原地不前的困境,而使天下之一統,不再局限于秦漢時之九州,而是五湖四海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