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勤勞慣了,并不愿意閑著,也沒覺著自己的勞動多值錢,又只會干農活而通過生產糧食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也就大多因為免田稅而選擇了繼續留在家鄉繼續務農,沒有因為田稅的原因,而選擇棄耕。 特別是對軍戶出身的大明農戶而言,因為福利保障高。 在免田稅后,他們比其他自耕農還要希望繼續務農。 畢竟對于軍戶而言,需要花錢的地方少,務農不過是目前只能通過務農增加收益而已。 “爹,您真不愿意跟我們去城里?” 東鄉縣的歸大誠就在這一天,于自家田壟上,問起了自己那挖地的老父親歸七斤。 歸七斤說:“我不去!去城里什么都要買著吃,現在又不交田稅的,我好腳好手的干嘛要去?干嘛不趁著現在還能動,能種點糧食是一點?” “這樣,還能給你們帶一些自家種的糧食和瓜果,你們也少花些錢去買。” “行吧。” “但你可別種太多,別像去年,因為張老太爺家的田要免租出佃,你就去佃租,結果農活多得飯都沒時間吃,鬧出了脾胃病。” 歸大誠不好跟自己老父親犟也就只囑咐了這么幾句。 而歸七斤沒有說什么,只繼續挖他的地。 歸大誠這里也回了城里,且在自己妻子明氏問起父親為何還是不回城里來住時,就道: “只怕要等他們這一輩人都一個不剩了,才會沒有愿意種老家地的人吧,何況現在朝廷免了田稅,讓本來愿意來城里的,都不愿意去了。” 明氏聽后只點了點頭:“罷了!” 其實。 朝廷免田稅不僅僅是讓歸七斤等許多原本在農村的農戶還愿意留在農村繼續耕作,也讓城里一些喜歡田園生活或者喜歡幽靜生活乃至更喜歡自耕自養而不喜歡商品經濟生活的人往農村里去租田耕作或者買田耕作。 特別是一些內心文藝的人,如今不交田稅,他們反而喜歡上這種自耕自食自產的生活。 總之。 免田稅的確讓許多大明本土的國民還是愿意選擇務農,進而保住了很多耕地,也讓耕地退化的速度在減緩,還讓國內的糧食產量在技術提高和耕地沒有退化太快的情況下而沒有出現降低的情況,只是增長的速度開始變緩。 而由于大明國內的糧食產量還在緩慢增加,加上海外許多糧食也在越來越多的進入大明,使得大明本土的糧食一直是供大于求,也就導致萬歷朝的糧價依舊不高。 大明朝廷為了避免谷價太賤甚至還會適當刻意高價收購一些,進而又轉賣到海外發生饑荒地方的去,而反賺一筆錢。 另外。 由于大明本土的糧食一直是供大于求,也促進了食品工業的進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