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太后睜開眼睛,笑容漸淡:“莫非武秀女苛待了她?” 如果是這樣,那品性就有問題,這樣的人她也不喜。 秦嬤嬤手上力道未變,連忙否道:“非也,這便是奇特之處了……” 孫嬤嬤和她大倒苦水,說這趟差事是多么多么的難,她過得多么多么的慘。 秦嬤嬤以為武府虧待了宮里人,當時就冷了臉,說為她做主,結果孫嬤嬤又不肯了,怎么勸都勸不動,還連著說了一車子的好話,言語間極盡維護,就怕秦嬤嬤找武梨的麻煩。 她將經過道出,又仔細回憶:“奴婢觀其形容,句句發自肺腑,不像假話,后頭在奴婢仔細詢問下,才肯說出實情,原來啊,人家武府待她好著呢,好吃好喝供著,日日噓寒問暖,事事周到上心?!? 太后不明白了,插話問:“那怎的清減這么多?” 秦嬤嬤“嗐”了一聲,說道:“那是勞心勞的。這老貨,當年得您一句夸贊,便賴著臉子不思進取,總拿您的話說事,多有備懶。這下好了,自個學藝不精,人家武小主稍微想多學些,她便扛不住了,合該有人治她?!? 太后啞然失笑,沒想到是這緣由。 只是她終究覺得有些夸張了,卻并未繼續深究,只以為是孫嬤嬤的問題。 秦嬤嬤接著說:“奴婢今日觀察了一日武小主,瞧著是個聰慧厚道的主兒,最難得的是胸懷坦蕩,極有韌性?!? “就拿秀女被罰這事說吧,武小主為了大家伙兒不被罰,事前都說明白了,可沒人信她,她又能如何,事后面對秀女的微詞,她也不放在心上,反而有些憂心,瞧著心眼便實在?!? 太后頷首贊同:“聽著像個好孩子。” 秦嬤嬤原想通過孫嬤嬤和錦繡臺上的事,引出梨花的不同,聽到太后這句話,只得忍下推薦的心。 宮里人講話,聽話要聽音。 “聽著像”幾個字就清清楚楚表明了太后的態度:她依舊不看好梨花,即便是贏了李若儀這事,在她看來也沒什么。 先前問秦嬤嬤對二人的看法,太后也更多關注在李若儀身上,而不是梨花。 秦嬤嬤心頭微微嘆息,她能理解太后這種心情,畢竟沒有親眼見到錦繡臺上那幕,誰能信呢。 她不再就梨花這話題說,而是提起一事:“太后娘娘,今兒個錦繡臺上,奴婢瞧見了蒼辰殿的小太監。” 太后驚得站了起來:“什么?”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