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當初不該錯將魚目當明珠,明珠當魚目,險些沖撞了武美人,如今正在極力彌補自己的過錯。 尉遲恭聽罷,態度冷淡:“你最大的不該,便是今日還心存僥幸,妄想糊弄過去。” 小賊那是什么人,連他都小心翼翼,以誠待之,才能讓小賊放下幾分戒心與他笑鬧。 張德發的賠禮道歉,是出自真心還是耍了心機,小賊怎么會聽不出來。 企圖給人戴高帽,把人架起來,將先前的事含糊過去,簡直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有此一遭并不冤枉。 尉遲恭想起先前的事便膈應得慌,他的所有用心,都因這奴才去表了另一人。 偏偏那人,還是他最不耐煩不喜的那一掛。 怎惹他不怒? 單單如此便罷了,但小賊卻因這奴才的錯認受了諸多委屈,被丟去汀梨院開荒,更被冤屈。 梨花跪在驚鴻殿受審的那一幕,尉遲恭每每憶起她茫然無助與世隔絕的孤寂眼神,心頭便微微發疼。 故而他怎會輕易讓張德發過關。 張德發冷汗淋漓,連連磕頭:“都是奴才的不是,是奴才的不該。” 尉遲恭注視這個老太監好一會兒,才開口:“你當謝她心善,從未與朕說過你們任何一人的不是,今只讓你對她的婢女致歉,便照她說的去做,往后不可再犯。” 張德發如蒙大赦:“多謝萬歲爺,多謝武主子。” 他這關是真正地過了。 皇帝話里點出的意思,張德發聽得很明白,他得以過關,全然仰仗梨花的不計較。 他對梨花情不自禁浮起敬畏之心,對梨花不幫他的那點不滿煙消云散。 敬的是梨花沒有借機落井下石,這在后宮是極其難得的。 以張德發之見,那幫后妃慣常會做的便是無事生非、落井下石、下眼藥。 畏的是皇帝對梨花的重視,再次震動了他,讓他不敢再有輕視之心。 張德發態度的轉變,使得日后他腆著臉,放低身段,一聲聲喊梨花祖宗,求梨花去蒼辰殿時,讓梨花險些以為這死太監被換了芯,怎這般死皮賴臉。 這是后話了。 且說回現下,尉遲恭勉強讓張德發過關,就寢前看到殿中布置,頓感糟心不已。 他沒有多說什么,躺下后心念一動,忽然道:“朕記得之前的寢宮,是武美人幫著布置的吧?” 難怪他如此順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