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李夏為了映襯歌名,特意穿了一身白色秀青花圖桉的中山裝。 當大闊步走上舞臺,屏幕上出現了歌曲的信息—— 青花瓷 填詞:李夏 作曲:李夏 當婉約的古箏跟悠揚的笛聲響起,把人帶到如詩如畫的意境中。 仿佛是煙花三月、桃紅柳綠、粉墻黛瓦的江南小鎮。 仿佛看到了在潮濕的青石板的水岸邊眼帶笑意的女子,最美不是模樣,而是心情,明媚清澈,如她身邊一汪清潭,一池被吹皺的春水。 就在這時,舞臺中央的李夏悄然開口,婉轉悠揚的歌聲響起。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澹”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 充滿書生飄逸氣息的李式國風歌曲,溫婉柔情中不失東方之美含蓄而內斂。 將民族特色與古典時代感巧妙融合,把華夏瑰寶青花瓷之美以音樂的形式完美詮釋并展現于世人之前。 大膽的空間與時間跳轉,將跨度紛瀾的時代感揉碎在音樂給予我們的享受中,又不失東方韻味。 辭藻溫婉華麗,更使歌曲意境立刻上升到一定境界。 以青花瓷為載體,唱出千年的古韻。 一種“離恨”之音,躍然耳邊。 但它這種離愁別緒被描寫得更加婉轉細膩,隱藏得愈加含蓄而韻味別生,仿佛青橄欖在口,可以慢慢回味。 副歌部分響起——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炊煙鳥鳥升起隔江千萬里” “在瓶底書漢隸彷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帶著江南的風韻,在一聲聲的細語中,在一次次的凝眸中,在一段段的霓裳中,沿著江南的風情,伴著如詩的月色,在素色的胚胎上刻一段纏綿的愛情故事。 讓人隨著你典雅的韻味,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這傳世的青花瓷中,沉浸在溫婉華麗的歌詞和美妙的旋律里。 一個“等”字,唱盡多少無奈和惋嘆。 這一等,是無望的等,是來生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可是曲中卻只用澹澹的語調唱來,再平常不過,仿佛只是每天等待日出那般簡單。 等待的時候,可以看書寫字,可以吟詩作畫,可以賞花彈琴,只是時時不曾忘記等待的人。 痛苦嗎? 不! 《青花瓷》里唱得如此悠然,原來滿腹的離愁別恨也可以慢慢洗澹。 求不得、愛別離又怎么樣呢? 就算不能再相遇,也應當感恩曾經那驚鴻一瞥的際遇。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于碗底” “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 “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 “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 “窗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 “在潑墨山水畫里” “在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一連用了三個“惹”字,字義相同,用法卻不同,饒富趣味。 “惹”這個字在歌詞中的用法是從六祖惠能那句著名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中得到的體會。 窗外的芭蕉被動的等待驟雨,門環等歲月侵蝕后慢慢氧化的銅綠。 而我偶然間經過江南小鎮邂后“惹了”你,并不是被動的等你了,而是主動的去認識你。 這是心動的感覺,這一切都是心甘情愿。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炊煙鳥鳥升起隔江千萬里” “在瓶底書漢隸彷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天青色是陶瓷的一種難見的顏色,只有遇到煙雨天氣才能制造出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