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帶領這群小朋友排練兒歌。 兒歌,是以低幼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 它是兒童文學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一。 兒歌是民歌的一種,內容多反映兒童的生活情趣,傳播生活、生產知識等。 歌詞多采用比興手法,詞句音韻流暢,易于上口,曲調接近語言音調,節(jié)奏輕快,有獨唱或對唱。 這群小朋友的基礎功底都非常不錯。 練習幾遍之后,便能完整準確的唱出來。 錄制好七八首兒歌后,李夏發(fā)了一條微博: “《蝦米兒歌》今晚18:00在五大音樂平臺正式上線,動畫版同步在企鵝視頻上線,歡迎各位大朋友攜小朋友們共同傾聽。”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jié)。】 不一會的功夫,李夏的評論區(qū)就出現了上萬條評論。 “《蝦米兒歌》?我沒看錯吧,兒歌?這是鬧的哪出?” “我艸(一種植物),我夏神最終還是向祖國的花朵下了手······” “說唱、搖滾、民謠、國風····,現在又來個兒歌,真是把全能二字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很明顯,這是為他即將出生的兩個寶寶提前準備的,就像那首《聽媽媽的話一樣》。” “感覺樓上真相了,夏神這是妥妥的女兒奴啊!” “······” 晚上18:00,《蝦米兒歌》正式上線。 里面一共8首兒歌,《小兔子乖乖》、《數鴨歌》、《我在馬路撿了一元錢》、《小老鼠上燈臺》、《找朋友》、《一閃一閃亮晶晶》、《兩只老虎》、《小跳蛙》。 剛剛過完虎年春節(jié),因此第一首兒歌就是《兩只老虎》。 很多人,其實對兒歌并不感興趣。 都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點開的音樂。 伴隨著歡快的旋律,清脆的童聲響起—— “兩只老虎兩只老虎” “跑的快得快跑得快” “一只沒有耳朵” “一只沒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 “這旋律太洗腦了,我就聽了兩遍,第三遍就不自覺的跟著唱了起來。” “老子23了,竟然覺得這兒歌很好聽!” “這歌旋律輕松,朗朗上口,太適合剛上幼兒園的小寶寶唱了,李夏有心了!點贊!” “我家寶寶非常喜歡聽,正在哭的他,聽了這首歌竟然不哭了。” “不好意思,我已經根據這旋律魔改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