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全軍開拔-《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蘇》
第(3/3)頁
黑甲防御的確高。
但是,黑甲不僅笨重,而且對將士有極其嚴格的要求,基本上一個黑甲衛都是負重五十斤以上在戰斗。
漸漸的。
東營匯聚的將士越來越多。
六萬兵力。
這是咸陽城目前所能動用的最多的兵力。
再多。
咸陽城就要變成一座無兵防守的空城了,作為都城,即便是嬴城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但也絕不會做出抽空咸陽城防守所有兵力的原則,即便是遠行百二十里地,一日之內可回援也不行。
中尉府和衛尉府尚有四萬將士,防守咸陽城。
而此時的嬴城,無疑成為了整個東營之中,最顯眼的存在。
甚至為了讓所有將士都看到天子同行,二世帝御駕親征,嬴城的戴著的盔甲特意的用了金盔,十足的赤金盔,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的,想引人矚目都不行。
站在陽光下,便是所有人的焦點。
若是有人神射手,能夠非常之精準的在萬軍從中瞄準他。
「全軍出發!」
嬴城簡單的訓話之后,揮劍而出,窮盡氣力的一聲大吼。
瞬間。
傳令兵縱馬狂奔傳蕩三軍的震聲道:「陛下有命,全軍出發!」
浩浩蕩蕩傳令聲自嬴城而出,向著遠方激蕩而去。
而隨著這一聲令下。
東營瞬間變得躁動了起來。
「戍衛八營各營聽令,隨將旗幟轉向,開拔。」
「戍衛七營各營聽令,隨將旗轉向,原地等候,聽令開拔。」
「衛尉各營聽令,原地等候,聽令開拔。」
「雍城軍聽令,快速開拔。」
整個東營之中盡是嘈雜的傳令聲,置身其中,只聽著混亂沒有一點的秩序,同一時間成百上千道軍令在涌入耳中,真的很難進行區分。
然而。
對三軍將士來說,只需要辨聽屬于自己的軍令即可,只是旁觀者聽起來嘈雜而已。
「六萬兵馬的調動,的確令人震撼,真不知道當年國尉王率六十萬大軍,那是何等的壯闊!」
高臺之上嬴城忍不住的發出感慨之聲。
六萬人,密密麻麻的橫陳列陣,一眼望去,盡是金戈鐵甲,十個足球場都裝不下。
而除了人。
包括弩車,戰車,工程器械等,橫陳在軍營之中,數不盡數。
而這,他是不敢想象,六十萬兵馬匯聚在一起,到底是怎樣一種壯觀之景。
「如黑色山巒,如大河與大江匯聚一起流淌,輕輕的呼吸一聲便天空如天雷在響動,金鐵交鳴的聲音亦如雷霆在轟鳴。」
「想要統領如此數量的一支軍隊,其實,真正困難的是如何讓這支軍隊令行禁止,讓這些將士少說話,少亂動。」
「當年國尉王統領之時,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用了分營分管分令之策,利用數量極其之多的傳令兵來傳遞各營軍令。」
聽到嬴城的感慨,在嬴城身旁的王賁表示十分理解第一次在軍中統領兵馬的感受,對于沒有經歷過軍伍的人來說,這無異于神跡。
無論是誰,第一次見到都會被這副場景而震撼到。
而至于說這副場景讓二世帝想到昔日伐楚的六十萬大軍模樣,只能說二世帝實在是想的太多了。
六十萬大軍,調動起來根本不是面前這六萬大軍能夠相提并論的。
即便是傳軍令,也要傳一個時辰。
行營坐落,放眼望去一眼見不到盡頭。
「不瞞陛下,其實所謂的兵法,并非古來有之。」王賁頓了頓,繼續道:「昔日坂泉之戰,涿鹿之戰,牧野之戰等等諸多廣為流傳的戰爭,是與時俱進的,無論是兵器,治軍,戰爭方式,到了如今,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若是以坂泉之戰的方式在現今進行戰爭,是非常不合適的。」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
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
生。」
「孫子兵法也是總結了以往的戰爭經驗,并進行了匯總,在此基礎上加入了自己參與戰爭,指揮戰爭的經驗和思考。」
「而后代代相傳,或有閱覽者,知曉者,便對軍事之事有了全新的認識,而若是遇到軍事天才,便在此此基礎上加入新的理解和思考,更加適應于彼時彼景。」
說著,王賁也略有感慨的笑道:「諸子百家,學說眾多,治國之策也眾多,只是這些人,寧愿抱月而守,也不愿開城公布。」
「其實,昔日諸多諸侯國,每一個諸侯國都勵精圖治,試圖自保變強,諸子百家也由如此而來,皆為治國自強之術。」
「不能說不好,因為每一個諸侯國,都在任用學說之術后,強于一時,令其余諸侯國不敢爭鋒,春秋之時,那是一個極其璀璨的時代,也結下了極其璀璨的果實。」
「現如今秦國所有的治國之策,均屬于春秋牙慧,或有去其糟粕,但更多的,是失傳。」
「末將曾聽聞,田陳氏有一本曠世奇書,上面寫了如何以臣子的身份,一步步穩健的謀國,被世人稱之為屠龍術,至于這本書具體下落,先皇苦尋無果,也就不了了之了。」
「很多對治國有用沒用的知識,都在這等如數家珍之中失傳,著實可惜。」
說了一大堆,王賁悠悠道:「不過,兵家不同,兵家從來沒有門戶之見,也從來沒有立規矩說什么非同性不傳,只有天賦,不管是何人,都可以學習兵法,同樣,兵家更希望,有集兵法大成者出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