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義倉-《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2/3)頁
一來,水患治理是大宋所有官員的必修課,就連太監們說起來都是一套一套的,大宋有一套完整的治理災害的應對措施,蘇軾自然也有過系統的學習。其次就是,他之前在杭州已經成功治理過西湖,對疏通河道,非常有心得。
其實,蘇軾不擅長政務工作,但并不代表他沒有為百姓做事的心思。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也是蘇軾的夙愿。
可誰讓他只會這一招呢?
就連蘇軾的兒子蘇過也覺得父親做的挺過分的,哪有官員主政一方,然后將所有的政務丟一旁,自己出城找個地方躲清凈的道理?
連他都不記得父親有多久沒有去州衙辦公了,蘇軾恐怕更糊涂。
穎州州衙。
推官徐讓打開州府中門,迎接蘇軾的到來。大宋很多州府的一把手,也就是知州、知府的身份都很高,比如說蘇軾,他是龍圖閣直學士,從三品的高官。雖說是加官,沒有具體的職務。本質上還是穎州知州。但是官場就高不就低的規矩,讓他成為了穎州地面上一言九鼎的超級官僚。
至于推官徐讓呢?從六。
沂州知州章惇基本上也是這樣的情況。
金魚袋,紫袍,這也是大宋最高級的官員才有的排場。徐讓連大紅袍子都沒有混上的小官,只能捏著鼻子聽蘇軾指揮。
更讓他糟心的是,明明自己把知州所有的工作都做了,但功勞是蘇軾的,苦勞是自己,錯了板子也要落在自己身上。誰讓他不過是個從六品的小官呢?
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蘇軾和徐讓,不僅僅是一級的差距,而是五六級。
自從蘇軾上任以來,徐讓一直被壓的死死的。
任勞任怨,從來不抱怨工作的辛勞。
可是這一次,事發突然,他發現自己有點兜不住。也不知道該不該說,瞞著又怕自己擔干系,只好派人將蘇軾請過來了:“學士,下官無能讓學士受累了,只是治下有一樁麻煩事,需要學士定奪。”
說完,讓書辦將卷宗,賬本等送到蘇軾的案頭,低聲下氣道:“學士,出事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