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立場不堅定-《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1/3)頁
作為副手,晁補之面對蔡京的時候有點吃虧,但是章授的到來,他主觀的認為和蔡京沒多大的關系。
而蔡京的反應卻像是把自己當成了主人,有居功的嫌疑。
當然,以晁補之的智慧他早就看出,蔡京對老師蘇軾是不會有如此大反應的,甚至蔡京給人一種對蘇軾隱隱有著些許敵意的感覺。
“元長兄,章仁和應該是受家師囑托,來揚州見下官。”
晁補之平靜的抬頭平視蔡京,后者后知后覺的笑了笑,反而不在意道:“我作為地主,招待舊友有何不可?當年本官受章相關照多矣,愧于這些年蹉跎仕途,無法回報,于心有愧啊!”
晁補之沒有繼續反對,只是不冷不熱的說了一句:“既然元長有意,不如我們出門去迎以迎吧?畢竟章仁和也是我等的師弟。”
“對,正該如此。”蔡京還特意整理了一下衣襟,讓晁補之鄙夷不已。
左右都是你說了算,晁補之還能說什么呢?
和蘇門其他弟子一樣,晁補之并沒有將章惇起復放在心上,這位大佬朝堂用不用,他都不在乎。反正誰上臺,也不見得會重用蘇軾,更不用重用自己。與其將毫無希望的期待放在不相干的人身上,還不如做多一些實事,為百姓排憂解難。
可蔡京不一樣。
要不是蔡確倒臺太快,以至于他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哪里有政敵剛死,自己也跟著一起完蛋的戲碼。不應該是政敵死了,自己大小通吃嗎?
正因為估計不足,才讓蔡京栽了大跟頭。
好不容易爬到的高位,就此斷送。
也不能說斷送了,就算是出京之后,蔡京的官爵還是非常不錯的。宣撫使,轉運使,都是一路高官,權勢不減。但比起開封府府尹,在朝堂上所產生的影響力要差的多得多。至于為什么會做揚州知州,多半是朝堂上的某位大佬盯上了他。
反正舊黨有本事的沒幾個,倒是打壓敵對勢力卻不遺余力。
他恨不得給自己直呼冤枉,說他是變法派,主要是蔡確頭太鐵,當初沿用新法的時候,把所有的矛盾都攬在自己身上。導致舊黨認為蔡確就是潛伏在朝堂王安石的繼承者,倒霉也就沒準了。至于自己,他投靠了蔡確,被當成蔡確的小弟,也是一點反駁的機會都沒有。蔡京自己都搞不清楚為什么會被劃到變法派一系之中。按照他對自己的判斷,他應該是能吏,不屬于任何派系。
自從司馬光死后,他連在朝堂最后一個靠山都沒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