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詩人——李逵-《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2/3)頁
李逵點頭道:“可以。你想怎么比?比文章破題凝練,我倒可以陪你隨便寫一寫,反正我師叔說了,如今天下的文章,我蘇門還是有點特色的。都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今日我狀態不好,就比文章吧!”
什么叫特色?
是強勢好不好。
對方琢磨了一陣,覺得不妥,他前幾天就敗在了蘇過的手中,蘇過的文章四平八穩中,卻夾雜著華麗的辭藻,平凡之中卻帶著不平凡的韻律。這是文章中最難的境界,看似簡單,卻大有玄機。比如說: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多么簡單的一句話,卻蘊含了一種高山仰止的淡然。聽著就讓人心中向往不已。
李逵說了一大堆話,但是最后一句還是把對方給驚住了。什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聽著就給人一種段位很高的樣子。自己的心一下子就虛了不少。不要啊!你突然說了一句‘金句’,還是自己沒有聽說過的‘金句’,還能讓人愉快的比試嗎?
對方眼神躲閃不已,最后才咬牙問李逵:“剛才那句話是學士說的?”
問到蘇軾,天下的讀書人都要忍住不說上尊稱——蘇學士。一來,蘇軾的文章已經獨步天下的程度,反正活著的比他強的真沒有;二來,蘇軾還擔任過科舉省試的主考官,是正兒八經的文宗。讀書人對他老人家不敬,就是狂妄,狂狷,不明所以的自大。
狂生是沒有市場的,就連讀書人也不會喜歡。
李逵嘿嘿笑著,笑聲很魔性,有種讓人聽著牙疼的驚恐,瘆得慌。良久,才開口道:“我說的,這很難嗎?師祖他老人家可不屑于用這些看似有道理,卻沒有多少內涵的句子。”
一句話,拔高了自己,抬高了蘇軾,同時還踩住了對方。
這是李逵的策略,寫文章他不怕,背了這么多書。胡亂拼湊起來,也能花團錦簇。可問題是,要言之有物就難了。他自己背的文章,也不保險。寫文章,尤其是文人之間的比試,是要有題目的,萬一對方出的題目,自己沒有可以牽強附會的精品古文應對,豈不是要落敗?
于是,李逵就用上了心理戰。
你不是疑神疑鬼嗎?
好,我就假裝很厲害的樣子,讓你猜?
猜到了,算我眼瞎,哥認了。
猜不出來,嘿嘿,算你倒霉。
果然,對方中計,沉吟了很久,才頗為可惜道:“寫文章耗時太久,兩位都是要下山趕路,耽擱了行程,就要露宿山林,豈不是危險?”
李逵擺手道:“不打緊。”
他說不打緊,但是對方聽著感覺要命。這豈不是李逵死乞白賴的要比試文章,說明李逵對自己的文章很有自信。在蘇門之中的弟子,對自己的文章很有自信,那得多要強?
對方急忙搖頭道:“不妥。我等不過是尋常比試,真要是讓仁兄遇險,在下的罪過就大了。”
李云在邊上冷笑不已,心說:“憨貨。李逵這廝也就是口氣大而已,真讓他比,鐵定抓瞎。這幫書院的學子心眼可真實誠,一咋呼,就往溝里蹦。要知道如此,小爺剛才就不緊張了。”
李逵見對方不比文章,至少表情上看似著惱,不耐煩道:“那比什么?干脆比策論吧?”
策論?
蘇軾被譽為大宋科舉第一人,他是大宋有史以來制科中成績最好的考生。制霸制科百年,無一對手。而制科雖然是皇帝對有官員身份的人才,開辦的科舉考試。只針對文官,而且大部分參加的官員有進士身份。
蘇軾能夠在制科之中制霸無敵,顯然他對于制科考試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
而制科考試考什么?
策論。
不看詩詞歌賦,只看策論水平。
蘇門也延續著這種傳統,策論寫的有深度,有廣度。高屋建瓴,卻并不空洞。文采斐然,卻不失格調。總之,策論是蘇門的傳統強項。李逵開口就說比策論,對方聽了差點一口老血吐出來,這絕對是欺負人,還能好好的比試,讓爺們贏一場了?
陰險,太陰險了。
“明知道蘇門最拿手的就是策論,還用和他比策論,顯然是想要吊打我。”劉松年心中暗忖,絕對不能讓李逵稱心如意。
其實,聽到李逵想要比策論的時候,他額頭的冷汗都下來了,看向李逵的眼神都帶著警惕。顯然,他篤定李逵這么做,是讓自己傻呼呼的往坑里蹦,最后李逵在坑沿上,往他腦袋上丟石頭,侮辱他,欺負他,嘲諷他。
他絕對不能讓李逵的奸計得逞了。
也有不開眼的首陽書院的學子,覺得自家大師兄贏定了,叫囂道:“劉師兄,我們比!”
劉松年,也就是首陽書院的首席大師兄,胸口堵的好像是被壓了一塊大石,喘不過氣來。看熱鬧的不怕事大,感情丟臉不是丟你們的,就不在乎是嗎?
收斂起剛才的囂張,劉松年語氣緩和了不少,顯然他也明白,李逵這廝似乎不好對付。全身都是刺,不太好下手。
沉吟良久,才腆不要臉的說道:“策論關乎國政,我等學子沒有觀政經驗,冒然臆斷,恐怕對廟堂有非議的嫌疑,不妥,不妥!”
“文章,文章比不;策論,策論不比。這都是讀書人的本業,你還想要比啥。”李逵有種被耍了的氣急敗壞,他是個好演員,至少自己是這么認為的,做戲自然要做全套。
他當然不會想起,剛才比文章的時候故意嚇唬對方,說了一句后世的‘金句’。對于文章來說,一篇文章幾百字,上千字,大部分都是湊字數的無病呻吟,而‘金句’就是畫龍點睛的法寶。只要有了‘金句’的加成,一篇立意尚可的文章就立馬身價百倍,甚至有可能成為傳世名篇的可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