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35章 科考真秘笈-《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3/3)頁

    晁補之看了眼高俅,要說李逵李云還有機會,但高俅……機會渺茫。開封府的解試不好過啊!當然,這是對高俅來說。對晁補之來說,完全不是個事,只是單純的鄙視了一把高俅。畢竟當年晁補之是開封府解試出去的人,不管是開封府府試,還是省試,他都是第一,科舉對他來說完全沒有壓力。

    晁補之頓了頓,隨便出了個題目:“國之廢興存亡。”

    李逵聽到這題目,有種被小瞧了的樣子,嘴角不屑的冷笑了一聲,心中頓時琢磨起文章來了。

    李云茫然的看著晁補之,很緊張的憋著氣,偷偷問晁補之:“師伯,是《孟子》題嗎?”

    考試的時候學生問監考,這會有什么后果,自然不用多言,鐵定要被趕出考場的渣渣。晁補之瞪眼看過去,訓斥道:“禁言,認真破題。”

    感謝王安石。

    自從神宗之后,王安石雖然注重變法,但他的文采也是當世大才,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要不是他活著的時候,對手實在太強大,歐陽修,曾鞏,蘇軾,蘇轍,都活的好好的,還都是文章大成的年紀,以至于他沒機會成為大宋文壇的文宗。

    蘇軾也是熬死了歐陽修,曾鞏,王安石……才成為文壇宗主的身份。

    王安石的文章是復古流,拙樸中寓意明確,本身又是個性格執拗的人,對于看不慣的事,他動手就辦了。大宋的科舉在王安石的手里經歷了一次大的變革。取士不再注重詩詞歌賦,而是注重策論。這在王安石變法失敗之后,舊黨極力廢除王安石在朝堂的痕跡,司馬光也沒有對王安石時代的科舉選拔士子的標準做出改變。

    策論,成為王安石之后,考中進士的唯一途徑。

    即便大宋進士科里還有詩詞一科,但這一科的考試的選拔的重點,還是策論。

    而策論的考題出自五經《易》、《詩》、《書》、《周禮》、《禮記》,這這部書考生只要選考一經即可,加上《論語》和《孟子》。這也是李云問晁補之是《孟子》題的原因。

    考場眾生百態。

    晁補之高高在上的坐著,看到李云抓耳撓腮的凄苦樣子,看到李逵念念有詞的模樣,還有高俅眼珠子左右劃拉的抖機靈,頓覺好笑。心中豪氣頓生:“一群猢猻,逃不出老夫的手掌心!嘿嘿!”

    國之廢興存亡,李逵知道這句話出自《孟子·婁離上》。前后文隨即在腦子里出現……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策論考試,總少不了將考題的出處找出來,然后點明之后提問,解問,成策。

    之后開始提問,找出問題的原因。說白了,就是寫議論文。一篇好的議論文有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這對李逵來說,一點難處都沒有。唯獨難的就是語言的凝練。

    這也有辦法,明朝的李賀用一套科舉速成法,造就了不不知多少舉人和進士。他的辦法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只要考官不發現,能夠蒙混過關,就能高中。畢竟抄的文章也不是浪得虛名之輩,而是歷年科舉之中的佳篇。

    只要考官不眼瞎,就能高高的中了。

    李逵隨即想到一個人,癸卯科的殿試策論中劉進有一段文章可以用,隨后是另外的信息是——此人已死,文章埋沒了可惜了。李逵歪著腦袋心頭一喜,落筆草稿之上,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這段不錯,抄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