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65章 被針對了-《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2/3)頁

    醬肉,卷餅,醬……醬忘了。

    別的考生準備考試的書箱,一般都會從文房筆墨開始,但李逵不一樣,他先保證肚子不虧欠。導致李逵和李云都有些手忙腳亂。

    大宋的科舉地方試非常糊弄人,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這樣,在一些科考大縣,進士之鄉,因為名額有限,地方試異常的激烈,士子也好,考官也罷,都非常重視,規矩也是死死的,多得不得了。

    但大部分北方地區的解試都挺糊弄人,主要是大宋有兩百八十來個州,每一次科舉,每個州都要出一個解元,十來個解試通過的舉子,可以參加省吏部和尚書省舉辦的省試。各地的解元加起來就有二百八十多個,人一多,解元的身份就不值錢起來。

    不僅大宋的解元沒用,大宋的舉子身份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既不能當官,也不能免稅,甚至連免除徭役都不行,以至于解元在大宋屬于爛大街的普通貨色。大宋的讀書人,想要享受讀書人的特權,在沒有考中進士之前只有一條路可走。

    進書院。

    進官辦的書院。

    進官辦的頂級書院。

    當然首屈一指的自然是太學。可是太學太不好進,畢竟太學的上舍生,只要歲考成績優異,能直接授官。這也是大宋做文官的另外一個途徑。除此之外,只能是大宋最為出名的幾個書院。應天府書院招生最多,石鼓書院、白鹿洞、岳麓、徂徠這些書院規模小很多,但只要進入這些書院,也能享受到朝廷的有待。比如說,每個月都能領錢和大米,這是大宋專門為寒門子弟準備一條上升途徑。

    不少名臣都是靠著書院的祿米,成就了人生的大逆襲,比如說:范仲淹就是如此。

    這二百八十多個解元,至少九成會淹沒在省試的浩浩蕩蕩的科舉大軍之中,成為失意的落第學子。

    仁宗時期,甚至更早的真宗時期,北方舉子參加省試殿試,除去太學生之外,出現過北方整體科舉全軍覆沒的丟人戰績,導致朝堂上有過爭論,是否南北分榜?

    不過,寇準和范仲淹都堅決反對這種做法,不能因為成績不好,而剝奪北方學子的機會。學渣也是要自尊的。

    導致,大宋的北方科舉地方試,千奇百怪的考生都有,李逵至少不用擔心自己郊游一般的準備會惹人恥笑。

    反倒是李云,出門之前,一個勁的碎碎念:“高中,高中,高中!”

    他自認為得到了范純仁老爺子的提點,加上幾日的功夫修改出了一篇自認為滿意的文章,頓時信心大增。

    不過,李云臉上的自信,很快被李逵無情挫敗:“傻子!”

    “二哥,范老伯是個有信用的好人!”

    李云堅決擁護范純仁的清譽,他可是將所有的希望都投注在了老頭的信用上,真要是被騙,他內心根本就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

    “他是個官,而且還是個做得很大的官,堅信官員說的話,說明你距離沒救,已經是一步之遙了。”對于官員,李逵自始至終有著一種讓人不解的提防。

    “二哥,你怎么可以背后說長者的壞話?”李云誓死捍衛范老頭的節操。

    可是李逵卻混不在意,嘲諷道:“你現在護著他,等入了考場,出了題目,你會罵他老而不死的賊子!”

    “我們不一樣。”李云固執的認為李逵是嫉妒,仰頭出門,傲嬌的踏上了去考場的路。

    劉府距離考場很近,不到一刻,就轉到了考場附近。

    州學就是沂州解試考場的地點。

    考生陸續的走進州學大門附近,不過人流如同凍上的豬油,被燒燙的刀子劃開一樣,在街上分開來。

    原來考場附近站著兩個兇神惡煞的莽漢,一個手里拿著紫金錘,一個手中一條大鐵槍,如同門神一般不怒而威,目光直勾勾的盯著街道的盡頭。別誤解,他們也是沂州的士子,也是考生中的一員。只是特立獨行的讓人忍不住害怕。

    蒙山書院出品,必出怪異,倆人正是解千和解萬兄弟倆。

    他們是沂州本地人,就讀于沂州當地非著名書院,有武進士搖籃之稱的蒙山書院。對于周圍看向他們驚恐的目光,倆兄弟心態始終如一,心頭默念:“弱雞,一群弱雞。”

    對于學子們的議論,視而不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