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托大了-《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2/3)頁
“移步校場!”
“王師傅請——”李逵的語氣不冷不熱,給人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
李逵確實很生氣,王進或許并不壞,但武人該有的火爆脾氣就算是已經四五十歲了,卻還是像個小年輕似的,一點就著。有道是,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這廝已經罵他黑了,要不要到時候給王進的臉上來兩拳?
其實不僅僅是他脾氣火爆,王進心里也有私心。
李全有多猛。
百丈村的李氏族人都清楚,和李全對戰的江湖人士也明白。在御拳館第一天,整個御拳館也知道,拳館里來了個超級猛人,叫李全的傻子。
天生神力,棍棒走的是極端的剛猛路子。他是天生戰場上的猛將,根本就不是江湖上的路數。即便在江湖上,李全的實力也是超一流高手。之前,李逵和李全走的路數都是一樣的。鬼王斧也是重兵器,一柄斧頭六十斤,兩柄斧頭就是一百二十斤,李逵要是在人圈里發威,兩把斧頭能像是旋風一般,將在他周圍的敵人都卷進去絞殺,在他力竭之前,近乎無敵的存在。
可現實是王進成了李全的老師,實力上,卻并不比李全強多少。
經常是王進全力之下,一百招之內,只能和李全斗個旗鼓相當,還是用了招數上取巧的法子。拼力氣,王進還真不是李全的對手。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御拳館內高手如云,自然也看出了王進和李全的實力差不多。
當老師的收了個實力相差無幾的弟子,這簡直就是沒羞沒躁的卑劣手段。
于是,在御拳館的私下中就多了一些風言風語。說,王進:浪得虛名,用利誆騙高手給他做徒弟,好讓他揚名之類的造謠之語不斷。
這讓老頭私下里很無奈,能夠教授李全武藝,對王進來說,是他的幸運,因為李全的練武天分奇高。王進甚至私下里合計過,只要給他半年,李全就有壓住史文恭的實力,就算比盧俊義,也不會差多少。李全差的是招式,而不是悟性和天賦。要說悟性和天賦,李全要比史文恭和盧俊義都要高。這是因為李全心思極其簡單,可以說是心無旁騖,這是史文恭等人說什么也比不上的優勢。
他甚至想半年后,讓李全和史文恭斗一斗,好讓世人知道,他王進的弟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在御拳館,周侗的地位是超然的存在。
沒人會覺得他做館主有什么問題。
但是王進的實力業有目共睹,之所以被非議。主要的問題是,他資歷不夠。
說起來也奇怪,明明是個武館,卻出現了排資論輩的奇怪現象。
這要從御拳館建立說起,御拳館在仁宗時期就有,當初仁宗皇帝的想法是打破將門壟斷武官的現狀,才建立的御拳館。御拳館不僅僅對將門子弟,禁軍官兵,甚至對普通百姓也是開方的武館。但御拳館隸屬于殿前司。
所以,御拳館的直接管理衙門是殿前司,左右殿前指揮使,之上是太尉府,才是御拳館的后臺。
后來,武舉的舉子被錄用武進士之后,也會在御拳館內學習。可見,御拳館不僅僅是教授武藝的地方,還會有兵法課。
仁宗皇帝當初的想法雖然好,但他卻忽略了一個問題。
普通百姓要是能讀書,誰犯傻來御拳館轉行當武夫?
以至于,御拳館內普通百姓出身的人是有,但終究無法獲得武職。就算是武功超絕,也是如此。只有少數鳳毛麟角的人才,才會有機會進入禁軍,殿前指揮司,或者左右翊衛之中,擔任最不起眼的小官。就算是這樣,也是極其幸運的人了。更多的御拳館出身的普通人,成為權貴府邸的虞候拳師。
虞候并不是官職,只是一個好聽的說詞。都虞候才是官職,正兒八經的五品武將。這也是給人留了一點面子。
史文恭之前就是御拳館出身的高手。他還是周侗的弟子,也沒有獲得官職。之所以追隨劉葆晟,一開始是因為錢,后來劉葆晟發跡了,他就成了虞候。要不是劉葆晟被封為太師,可以開府,他這輩子都恐怕沒有當官的命。
久而久之,御拳館成了將門鍍金的地方,失去了拳館本來設立的目的。
王進雖然有官職在身,但他不是將門子弟出身,無法真正的融入到將門中去。
這是他的短板,同時也是他的無奈。
禁軍教頭的稱號,雖然聽著很提氣,但是連個辦公的衙門都沒有,說是閑散人員也不為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