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告狀這種事,自從變法派開始在朝堂的話語權(quán)越來越重之后,漸漸的變成了常態(tài)。 皇帝趙煦也是不堪其擾,但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他想要當(dāng)好皇帝,明君,就不能不給臣子說話的機(jī)會。這是阻塞言路,昏君才怎么干。 他雖是九歲登基,但要說朝堂上的親信,一個都沒有。所有的臣子都只知道巴結(jié)他皇奶奶,宣仁太后。根本就沒人搭理他。 唯一一個還能注重他身份和意見的就是老相爺蘇頌,這也是蘇頌被彈劾多次,他都要保全蘇頌的原因。 他是個念舊的人,蘇頌之前對他的尊重,讓小皇帝一直沒有忘記這份君臣情誼的溫暖。 同樣的,趙煦對李逵的好感度要比蘇頌大得多的多。 李逵的雪花鹽,雖然每年都能賺上一百多萬貫,但這錢一部分李家留下了,為家族興旺打下根基。但至少有一小半,不下于四成都進(jìn)了宮中,成了劉清菁的小金庫。劉清菁的錢,不就是他的錢嗎? 而趙煦在宣仁太后活著的時候,被管制的非常嚴(yán)苛。 兜里沒錢,皇帝也只能天天在宮里裝傻子。趙煦可不是生來就是太子,他清楚自己的身份,上面有皇奶奶,還有太后。真要是惹了這倆位不高興了,自己這皇帝說不定也就當(dāng)?shù)筋^了。當(dāng)然這是頭幾年,在元祐最后幾年,他沒有了這份擔(dān)憂。 但沒辦法,兩個老女人的積威猶在,他根本就不敢反抗。 表面不敢防抗,但心里卻被壓抑到了崩潰的邊緣。他平日里賞賜給宮人的銀錢,都拿不出來。這皇帝做的也忒憋屈。 也就是雪花鹽行銷之后,他的日子才一天天的好起來。 好起來后,趙煦才知道,幫他的人不僅僅是劉家,還有李逵。當(dāng)然,他更多的認(rèn)為,李逵還是他的連襟。 生在天家,連兄弟都不敢說真心話的環(huán)境里,趙煦時常會希望,有一個人和他并肩作戰(zhàn)。 這個人如果是李逵,也很不錯。 這也是為什么聽到李逵的名字那一刻,立刻就同意了讓李逵進(jìn)宮。 甚至連想都沒有想,這樣做的后果。 可結(jié)果是,趙煦左等右等沒等來李逵,卻見派出去的宦官哭著跪倒在地上,一邊哭,一邊爬到了趙煦的面前,哭哭啼啼道:“陛下,李逵,李逵抗旨不遵!” 趙煦對李逵的印象極好,他登基之后,沒有任何功績可以稱道。這時候,李逵就給他送上了一份大禮,進(jìn)獻(xiàn)了雪花鹽的秘方。這秘方雖是劉葆晟進(jìn)獻(xiàn)的,但之前劉葆晟也不知道秘方,要不是李逵心向朝廷,太師怎么會輕而易舉的得到秘方? 再說了,雪花鹽雖說是進(jìn)獻(xiàn)給了朝廷,但征收的對象從商行變成了內(nèi)官,這等于是把錢從左邊的袋子里,放到右邊袋子里,里外里都是皇帝的錢。 如此心向朝廷,誰敢說李逵的不是? 趙煦覺得身邊的宦官肯定擺架子,甚至伸手要錢了,琢磨了一陣,沉著臉問:“你羞辱李逵了?” 中官傻眼了,他是想來著,可是沒機(jī)會,伸手要錢也是如此。 沒等他反應(yīng)過來,趙煦就示意殿前武士,指著中官怒道:“沒用的東西,架出去?!? 不過,在朝堂上已經(jīng)說出要與民同樂,不會麻將還真不成。趙煦沒辦法,只能去后宮找劉清菁想辦法。 劉清菁聞聽,琢磨了一陣,笑道:“我有辦法,讓我的人去!保管讓他乖乖的來宮里?!? “童貫,帶著圣旨去給李逵搬旨,見到李逵之后,你就說……”劉清菁輕聲囑咐了兩句,童貫領(lǐng)命而去。 黃家,走了天家使臣不久,童貫又來了。 這街上又熱鬧了起來。 叫門的叫門,幫忙擺香案的擺香案。 李逵見到童貫的那一刻,愣住了,心說:這廝怎么來了? 李云在短暫的擔(dān)心之后,發(fā)現(xiàn)抗旨不遵真的很爽。 抗旨一時爽,一直抗旨,一直爽。 李云捏著拳頭在李逵背后,嘟噥著只有自己才聽得見的話:二哥,不要慫,就是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