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53章 榜下滯銷貨-《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1/3)頁

    有一種學渣,明明結局很慘(混合雙打的那種)。但在考試結束之后,成績公布之前,總會有種很奇幻的感覺——朕才是真命天子。

    好吧,李云的腦子里住著一個小人,在真相沒有真正被揭露之前,會蹦噠著告訴他,你是這天底下最獨特的人,所有的氣運都會匯聚在你的腳下。導致李云經常說些不著邊際的糊涂話,也就是吹牛沒有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

    從這一點來說,李逵和他是截然不同的人。

    李逵也吹牛,也說大話。但李逵這么做,更多的是為了獲得重視和認可,其實心里虛地很??衫钤撇贿@樣,他是真的信了。

    李云就是這種情況,他覺得考官要是眼不瞎的話,絕對不會讓自己名落孫山,不僅不能讓自己名落孫山,還要金榜題名。畢竟,黃師伯拿來的范文,他可是很用心的默寫了一遍。他心中生出了強大的信念,堅信自己將氣運加身,然后一舉成名天下知。只是他沒有發現,范文的作者正在貢院里坐著呢。

    信心十足,卻在發榜之前沒有準備去看榜,這和錦衣夜行有什么區別?肯定是不對的,是把風頭讓別人占了的憋屈。

    李云睥睨的眼神看著如同死狗般的范沖:“這才多大點事?不就是多了幾個仇人嗎?咱爺們雖說和你認識沒幾個月,但真要是攤上了倒霉事,是那種拍拍屁股裝不認識的人嗎?大不了,到時候一起扛。就算是扛不住了,腿長在我們的身上,還不能跑嗎?”

    范沖愣住了,張嘴苦笑道:“李云,你的好意為兄心領了,但為兄怎么忍心拖累你們?為兄想好了,等過些天,我南下追隨家父。既然無法為國效力,就伺候在家父左右,以盡孝道?!?

    “喪氣!”李云大言不慚道:“為何不給伯父申冤?”

    范沖真的很不習慣李云跳躍的想法,他爹冤嗎?

    即便范沖是范祖禹的親兒子,范沖都不覺得他爹成為保守派第一個被貶謫的高級官員,有什么冤屈可言,甚至他還偷偷想過,老爹倒霉一點都不冤。在他看來,他爹在之前的好幾年里,幾乎不露痕跡的各種作死。哪有當官的,把得罪同僚作為人生第一大功績的道理?

    雖說范祖禹不懟自己人,但范祖禹認定的自己人也就是那么幾個人。

    司馬光,恩主,這就不說了。

    范純仁。

    蘇頌。

    蘇轍。

    呂大防。

    呂公著。

    ……

    也就這么十幾個人,其他不入流的附庸之輩,就不在范祖禹自己人的范疇內了。幸運的是,蘇軾并沒有成為他的敵人。范祖禹甚至把蘇軾反對保守派的奏章都很敬重的收集起來,畢恭畢敬的交給宣仁太后高氏,并且從來不說蘇軾的壞話。

    原因就是,能寫出如此絕妙詩詞,大氣磅礴的文章的人,會是壞人嗎?

    肯定不是??!

    不得不說,范祖禹的立場很有問題,至少個人喜好的成分占比很大。

    當然,他要是不這樣,黃庭堅也不會在范祖禹落難之后,出手幫范沖一點小忙,甚至范沖出于感激和尊敬,稱呼黃庭堅為老師,黃庭堅也沒有拒絕。不過,拜師是不可能的,沒有長輩的出面,拜師有點不適宜。至于大忙,他真的幫不起。

    面對李云毫無立場可言的反應,范沖腹中生出一股暖意讓他驅散了不少心底的陰霾。但他還是不想去,原因不解釋。

    即便,在李逵和李云的幫忙下,他將老爹留給他的所有‘罪證’都消滅干凈了,他還是提不起一點勁頭來去貢院外看皇榜。范祖禹的兒子,即便是中了狀元又能如何?還不是得在官場被范家的仇人當靶子?

    直到李逵開口道:“范兄,既然參加了省試,卻不去看榜,這樣的省試是不完整的?!?

    啊——

    范沖說什么也想不通,不去看榜還有這么多的說道。

    如今范家落難了,遇到幾個朋友不容易。事實上,范祖禹不好的人緣的副作用已經顯現。范沖在太學里曾經的朋友都不敢來找他。加上如今朝堂上變法派的強勢越來越明顯,誰還敢為了所謂的友誼,將自己的官運賭上去?

    他抬頭看了看李逵,最后又看向了李云,看到的是那種讓他感覺到溫暖的堅毅。范沖也不再矯情,扶著雙膝站起來,道:“讓為兄準備準備。”

    醉酒,魂不守舍,加上躲在家里多日,范沖干脆換了一身常服,沒有穿士子喜歡的那種素色的長袍,顯得略微隨意。

    三人結伴去了貢院。

    來到貢院外的偌大空地上,眼前已是人山人海,范沖是川人,身高普通。好吧,有點矮,他站著只能看到前面的人的后腦勺,至于皇榜應該還沒有貼出來。反倒是李逵優勢明顯,站在人群背后,他近乎比廣場上所有人都高一個腦袋的身高,讓他有種一覽無遺的暢通。

    李云雖說不如李逵高大,但不知道什么時候找來兩塊磚頭,墊著也能看到貢院的墻壁。至于周圍的高處,臺階,甚至臨街的酒樓二層,都是人擠人的場面。雖說人很多,但并不是太嘈雜。

    皇榜要是貼出來的話,就會直接貼在墻壁上,周圍還有士卒巡視,不讓士子和百姓站的太近,有禍害皇榜的機會。

    別以為百姓對于皇權恐懼,就不會做出這樣的事。

    有句話怎么說的?

    罰不責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