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太隨便了吧?-《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2/3)頁
“來咱家邊上說話。”童貫一直歪著腦袋和張川對話感覺有些吃力,于是伸手招呼童貫道:“你把騎兵如何抵達蘭州城,如何進攻,蕃軍如何大敗,這些過程都好好給咱家說說。”
“是,公公!”
童貫畢竟是皇帝派來的監軍,李逵能看不起童貫,欺負童貫。但是張川真沒有這膽子,只好步行跟著糧車,從騎兵如何行軍開始說起來:“我軍急行兩日,于第三日抵達蘭州城下十箭之地。當時蕃兵將領以為我軍疲憊,出城進攻我軍。”
童貫頷首道:“兵法有云,以逸待勞,就是這個道理。”
張川也不在意,打仗就是這樣,誰贏了,誰說話響亮。他繼續道:“我軍退城之后,蕃兵緊追不舍。我軍就將計就計,牽蕃兵在野外尋找機會。蕃將見機,以為有機可乘,緊追不舍。卻故意和我軍拉開距離。”
童貫點頭贊同道:“此乃老成持重之法。”
張川微微蹙眉,覺得有點怪異:“隨后大戰一觸即發,我軍開始沖鋒,,蕃兵準備不足,被我軍從中擊潰,蕃將當時選擇退兵。”
“一擊不中,選擇退兵,此乃良將之能。戰場上先言不敗,再言勝,此乃張馳之道。”
……
張川聽童貫的評論,心里就更不舒服了。
這種心情上的不悅,很快就引起了童貫的警覺。他是從宮里出來的宦官,對于任何周遭的感知都要比尋常人強大的多。要不然,惹怒了不能惹的人,豈不是要一命嗚呼?
童貫開口問:“張將軍,是否不舒服?”
可童貫也納悶了,蕃將哪里是不懂兵法的樣子?反倒是李逵才是那個不懂兵法的人啊!
“童公公,為何你一直在夸蕃將之能,他要是有本事,豈不是我大宋飛廉軍就要損失慘重?”張川接著闡明道理:“可我飛廉軍斬殺無數,最后才是勝者。”
“張將軍勿怪,童某身子不便,這才會錯意了。”童貫只能用身體受傷來搪塞。
童貫這才警覺,好像自己夸錯了對象。這等錯誤,童貫以前是肯定不會犯的,要不是李逵給他帶來的壓實和震驚實在讓他匪夷所思,也不至于如此顛倒。
可問題是,童貫也是懂兵法的人啊!
以逸待勞,錯了嗎?
張弛有度,錯了嗎?
老成持重,錯了嗎?
為什么都做對了,卻在戰場上一敗涂地?童貫糊涂了,也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難道戰術僅僅是勇氣足夠就行了?
事實上,童貫雖然心神不寧,但一直以為自己是在夸飛廉軍,沒想到鬧出了這個烏龍。可讓細細想來,蕃將仿佛才是那個懂兵法的人,李逵這樣的作死能手,不把自己害死,已經是老天開恩了。
童貫越想越亂,可是他不能不問。
等到入城之后,他就得繼續和李逵掰扯。
文官帶兵,他們有上奏的權力。監軍同樣也有上奏的權力。
前者上奏通過通進司,由通進司主官給事中上報給門下省,抄送中書省都事堂,再上報皇帝。而宦官監軍直接越過這些官衙,給內省上書,直接會送到皇帝面前。
要是李逵和童貫的奏折南轅北轍,即便皇帝不說,也會不高興。
因為兩份截然不同的奏章說明前線將帥不和,拿大宋的社稷開玩笑。
這是一個雙方需要坐下來好好談判的利益分配過程,童貫寸功未立,這時候,他比誰都著急。
尤其是,在李逵明面上就給他穿小鞋的情況下,更是擔心李逵到時候水火不進,不但不給功勞,還要在他身上踩幾腳才開心。
他不得不防!
至于另外的,童貫也腦袋發昏,似乎蕃將做的要比李逵好得多,可為什么這廝就如此不耐打。不說別的,就是堅持到自己到戰場,也好啊!
好在路上雖時間不長,但童貫總算是問清楚了戰況。接下來的事有些需要童貫去觀察,有些需要他派手下去查驗。
進入蘭州城的那一刻,他終于發現城頭上為什么人頭攢動了。
一隊隊蕃兵被看押著修城墻。
蘭州城自從二十多年前第一次修建,自仁宗以后,第一個修蘭州城的人是宦官李憲。之后經過大宋,西夏,青塘三家輪流控制,除了大宋有心修建城池之外,其他兩家可都沒有修一座堅固的城池的打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