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索封瞪著眼珠子死死的盯著李逵,要是眼神哪殺人,李逵周圍早就是一片絕地。可惜,李逵根本就不將索封當回事。 中書舍人是四品官,難道是侍制就不是四品官了? 瞧不起誰,也不敢瞧不起館閣的官員。 尤其是李逵還給索封埋下了個雷,天章閣不僅有侍制,還有直學士,學士。這些官職可要比中書舍人的官職高上一品。正三品的學士,從三品的直學士,難道都是假的不成?關鍵是人家是三品大員,穿紫色的官袍,與四品官員的緋色官袍高下立判。索封欺負李逵還是知州,可人家壓根不認自己的知州身份。他接過了圣旨的那一刻,他就是天章閣的人了。 至于當初在皇城里做官的時候,李逵鼓動過皇帝拆掉天章閣,在天章閣仇人遍地……這事,他早忘了。 索封臉上陰晴不定,最后終于讓他找到了突破口,李逵在場,但是種建中呢? 像是找到了李逵的把柄似的,索封高聲質問李逵:“種建中哪里去了,還有青塘的權貴都去了哪里?你身后的人數,可不大對勁。李逵,這里是大宋,不是你胡作非為的地方。” “青塘的部族感念大宋皇恩浩蕩,紛紛要求澆滅青塘城周圍的吐蕃阿柴部落,已經出征一個多月了,算日子,差不多要回來了。” 李逵滿不在乎道,語氣囂張,且挑釁著索封的底線。 在來青塘之前,章惇親自囑咐索封,對待李逵不能強硬,要安撫。可是堂堂中書舍人去巴結五品知州,索封可做不出來。而且,章惇的囑咐不僅沒有起正面的作用,反而起了很不好的反作用。索封認為李逵仗著自己太師父準女婿,皇帝準妹夫的身份,為所欲為。對李逵的印象本來就不好,見到李逵連出城迎接欽差都不來,頓時被激怒了。他可是上官,還是欽差大臣,李逵你敢目無皇權? 所以,下車的一瞬間,索封就就沒給李逵好臉色看。 可是懟上了李逵,他才發現,李逵這廝仿佛很來勁,他堂堂正四品的中書舍人被李逵這個五品知州給忽視了,索封早就忘記了章惇的囑咐,怒不可遏地認定了李逵對他不敬。 尤其李逵口口聲聲說什么:青塘的部族首領受到了大宋的皇恩感召,帶領軍隊去剿滅邊上的吐蕃部落。這話騙鬼呢?李逵在青塘城就是土皇帝,擁三萬大軍,還將青塘破城,他要是說要打阿柴部落,誰敢拒絕。 尤其是,李逵擅自開戰,對大宋來說很不友好。因為大宋今年的戶部預算早就見底了,但是一旦仗打了起來,大宋不能停。這種行為在索封看來,是擁兵自重,李逵已經對大宋有了不臣之心。 反正索封是絕對不信青塘人主動要求去攻打阿柴部落,不僅不信,還要當面拆穿李逵的險惡用心:“李逵,你擅自動兵,罔顧國法,擁兵自重,該當何罪?” “本官沒有下令,難道也犯法?”李逵冷笑不止。 索封怒急攻心,不管場合指責道:“李逵,縱然你長了張巧嘴,難道還能哄騙天下不成?青塘之地,自從三百年前就是吐蕃人的聚集地,鮮有服王化之人。此地部族寡恩且無恥,以利為先,唐以后先是附庸我大宋,之后轉投西夏,你以為本官看不出你的謊言不成?本官要奪你青塘總管之職,替代都事堂好好管束你這個不臣之心之人。” 面對索封的質問和威懾,李逵沒有說話,反而他身后的不少青塘權貴,尤其是青塘宗教界的首領洛桑大和尚和格日勒大和尚站了出來,沖到索封面前,怒道:“我青塘百姓感沐皇恩,為大宋開疆拓土難道也錯了?我青塘百姓何罪,為何大宋的官員對我青塘百姓如此慢待?我們也是大宋子民,為何這位官人將我青塘百姓當成鬼魅魍魎,難道我等連效忠大宋之心都不配有?今日你不說出個所以然來,我等絕對不答應!” “絕不答應!” “我等要去京城告御狀!” 索封傻眼了,他面對李逵有足夠的自信。畢竟他代表了都事堂,是宰相官衙。可是面對的是兩個和尚,能夠跟著李逵來接待欽差的和尚,想來也不是什么普通的寺院的和尚。 尤其是兩個大和尚手中拿著法杖,氣勢洶洶地沖過來,讓索封這個文弱書生頓時如臨大敵,連連后退,驚叫道:“你們是何人?” “大業寺主持格日勒。” “沐恩寺主持洛桑。” 索封傻眼了,這是青塘地區的宗教界首領,他質疑誰,也不能質疑這些和尚。再看和尚身后站著的人群,都是衣著光鮮之輩,但以年輕人和老人居多,顯然年富力強的中年人不在其中,難道真的如李逵所說的那樣,青塘的權貴真的替大宋開疆拓土去了? 可這話說出來朝堂的大佬誰會相信? 大宋不是沒有控制過青塘城,可是神宗時期,王韶雖然打下了青塘城,但不久大宋就對青塘城失去了控制。 不僅大宋要在青塘駐扎大軍,穩定熙河開邊之后的州縣,連預想的每年至少兩萬匹戰馬都沒見著。可見,青塘的吐蕃族人投降大宋,只是口服心不服,心懷異心而已。一旦有機會就會反叛。李逵何德何能,能將王韶都辦不到的事做成? 索封心里一個勁的狂喊:“青塘城內皆刁民,怎么可能心懷大宋?騙人,一定是騙人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