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695章 痛打落水狗-《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1/3)頁

    李師,雖然和李師師差一個字。

    但兩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前者是德望深厚的長者,后者不過是個薄有才名的風塵女子。

    李邦彥這家伙看著不靠譜,沒想到還記著李逵的好。這讓李逵大為寬懷,這輩子就沒做過幾件好事,無心做了一次,卻被人念著好,確實讓李逵心頭有了些許的溫暖。

    他笑道:“士美,聽說你下場了,可否中了?”

    李邦彥微微有點不自在,倒不是李逵問道了他的痛處,而是自己讓李逵失望了。慚愧道:“回李師,小子才學不精,沒等顯達于京城,讓李師失望了。”

    “沒中?”

    李逵頓感詫異,李邦彥這家伙是李逵遇到腦子最好的幾個人之一。甚至和蘇軾有的一比,有過目不忘之能,同時詩詞上也頗有天賦。文章也有獨到之處,按道理不會不中啊!雖說貪玩成性,但孰輕孰重還是能分辨的人。

    邊上的太學生急忙給李邦彥解困道:“李師有所不知,這次大主考重策而輕論。士美善于論,而荒于策,這才沒有被取中。”

    “士美去年才升到了上舍,今年下場,未免有所倉促。假以時日,必然會進士及第。”另外一位太學生,顯然是李邦彥的好友加迷弟,對李邦彥就自信多了。

    不過,李邦彥的策論,確實有問題。

    策,是皇帝或者執政問的具體政務問題,主要側重面是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說,戶部財政不足,如何開源節流?

    工部疏導大河工程不利,可有他法?

    擅長策的,都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官員。如果是參加科舉的士子,多半是官宦子弟。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蘇軾,考什么都不怕,甚至考官寫的也不見得比他好。但是讓他去處理政務,恐怕就要抓瞎了。而尋常的士子,擅長策的基本上都是官宦子弟,只有他們才有機會接觸官場。甚至不少官員將兒子帶著一起上任,在參加科舉之前,就有很豐富的處理政務的能力。

    而李邦彥這等工匠子弟,恐怕想要寫好策真的很難。這玩意,空想想不出來。

    科舉這條路沒有僥幸,像李邦彥這樣沒有根基,還被金主給忘了的倒霉蛋,就是想要參加會試之前找個大佬補課都沒有機會。就像是當初范沖、李逵等人,參加會試之前補課的老師是黃庭堅和秦觀等人,就連蘇軾這等的文采,參加制科考試的時候,張方平也給他開小灶了。

    可李邦彥只能在太學里廝混,連個問的人都沒有。

    當然,他也已經很滿足了。

    他不過是河東路普通匠人子弟,能夠混進太學已經是燒高香了。

    更不要提他準備下場的時候,李逵還不在京城,想要找個人幫忙也幫不上。

    李邦彥可不是怨天尤人的人,反而,他樂觀的讓人有點不放心。就見他躬身對周圍作揖道:“諸位兄弟,舉業這種事情靠氣運,這次小弟沒考上,說明咱們兄弟的情分沒有斷。要不然,真要是有人做官了,豈不是將來天各一方,哪有如今比鄰而居,游蕩京城之樂?”

    “是極,是極!”

    “士美如此豁達,我等做小女兒態,確實讓人不齒。”

    “今日不醉不歸!”

    “對,不醉不歸!”

    ……

    忽然,李邦彥像是想起來了什么似的,趕緊過來邀請李逵:“大人,前方館子新來了個紅凌姑娘。能跳繩上舞,我等準備前去捧場。大人,有暇不如……”

    李逵眉頭一蹙,心說,幾年前遇到這家伙就是這副樣子,怎么去了太學,一點都沒變?

    浪子終究是浪子,怎么可能改變?

    李逵雖說對于繩子上跳舞也很心動,這算是雜技吧?但是他如今這么大的官,卻和一幫太學生混跡在一起,雖說太學生之中大部分年紀都不比他小,但總歸傳出去不太好。果斷拒絕了李邦彥的邀請。

    和章授一起,在酒樓選了個雅間,李逵和章授坐定之后,突然有小廝前來敲門,打開之后躬身問:“兩位大人,樓下有一太學生李邦彥求見,不知?”

    “讓他上來。”

    李逵一開始還以為李邦彥這廝是兜里沒錢了,可李逵還是小看了他。李邦彥并非是兜里沒錢了,而是帶了兩個人來到了雅間:“大人。”

    見面的那一刻,李邦彥頓時有點赫然,不敢看人。并且和來人站開了,仿佛想要對李逵表明心跡,咱跟他倆不熟。

    反倒是站在他邊上的一高一矮,兩人氣宇軒昂,一個年紀大些,但也不過是二十來歲的樣子。另一個年紀很小,十四五的年紀。

    “學生陳公輔拜見李待制。”

    “學生李綱見過李待制。”

    李逵放在木箸,抬頭看向了陳公輔,心中暗嘆:“好一副正人君子之相,面色紅潤,目光堅定,尤其是一張四方臉,更是給人種忠鯁直言的正派。”

    再看李綱,也非等閑。這家伙年紀不大,但看上去也是個心志堅毅之輩。

    說起來,李逵心頭還是有點小驚喜的,他混跡投靠交友的都是些什么人?大部分都是名聲很不好的……也別大部分了,全部都是名聲很不好的家伙。假以時日,史書上混個奸佞的名聲,基本上都沒跑。就算是花榮這等耿直之人,可惜是個武夫,難堪重用。

    這不是鄙視花榮,而是大宋就這樣,讀書人高人一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