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698章 理學的覆滅-《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1/3)頁

    “夫君,你這是什么了?”

    一大早高高興興的出門,回來之后,臉色黑的跟鍋底似的。

    劉清芫擔心地看著李逵,也不知道到底哪里有不對勁了起來?

    要不是和李逵晚婚之后,整日面對李逵,劉清芫也分不出李逵的臉是黑,還是白。當然,這僅僅是指李逵心情。要是從客觀層面的膚色來辨別……李逵的臉從來就沒白過。

    還以為李逵在外又受氣了,劉清芫幫腔道:“夫君,別氣餒,這大宋的圣人可不容易出。要是一本書不成,咱們繼續寫一本,不兩本,非把場子找回來不可。再說,印書也不貴。你的書當初讓書坊印,竟然開價兩貫一本,可是自家買下鋪子印出來之后,一貫錢能印三本。”

    說起印書,李逵又是一陣頭痛。

    他為了出本書容易嗎?

    三千貫,賣下了一家書坊。然后雇傭了上百工匠,日夜趕工,才給他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印了這么多的書。沒想到,大宋的百姓對知識太不重視了。當然,李逵估摸著應該是一部分人如此漠視。畢竟很多人都是看過書,也不存在為奉承他而故意給他戴高帽。

    畢竟,李逵僅僅是天章閣待制,又不是宰相。

    還不值當京城這么多的權貴來巴結他。

    可最終呢?

    街頭的茅廁竟然用他的書做廁紙?

    他為了出書搭上錢,耗費無數精力,折騰一個多月,竟然混成了‘白云’。這可是《傳習錄》啊!又不是什么《月子》。萬一那天茅廁的廁紙用光了,京城百姓翹首以盼李大人出新書?

    豈不是將來有一天,京城茅廁廁紙用完,百姓天天盼著李大官人出《傳習錄2》,好方便全城百姓?

    畢竟用了紙如廁之后,桑葉之類的再也沒法用了,一不小心捅破了,沾手上……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

    想到這些,李逵煩躁道:“不寫了,以后說什么也不寫書了。”

    李逵是個順毛驢,劉清芫深諳此道,順著李逵的話說下去:“夫君說的是,這寫書費盡心力,卻連一點好處都沒落下,白白搭進去兩萬貫。天下最吃力不討好的事,恐怕就是寫書了。”

    李逵這才心里順暢了些,看著三個女人,肚子都已經隆起來了。

    李家原本沒有歌女舞姬,但是劉清芫嫁過來之后,家里一下子多了二十來個吃閑飯的女人。最近這些女人不太安分,都想要勾搭李大官人。弄的他冒火,卻又無可奈何。還不能送回去,送回去了,丈母娘臉上不好看。因為這些舞女和歌姬,都是老丈人劉葆晟喜歡的美女。容貌自然沒的說,太師府出品,必然不容小覷。尤其是才藝,更是驚人。

    可惜,李逵是個不解風情的家伙,美色當前,他竟然躲閣樓上寫書?

    “哺食讓人送后院小樓上,我不下來吃了!”

    說完,李逵徑直朝著后院的小樓而去。

    劉清芫懊惱地自言自語道:“剛才還好好的,怎么又魔怔了,不是才說不寫書了嗎?”

    隨即她盯上了阮小五,后者無奈的只能據實相告。隨即院子里傳來了陣陣笑聲,李逵佯裝沒有聽見,直接上了樓。

    還以為李逵是魔怔了,而是章惇讓他寫文章駁斥理教害人之說。而且明天就要用,幾女這才放下心來。

    翌日。

    垂拱殿。

    章惇等李逵到了,也不急著進殿中,而是摸出個折子遞給李逵道:“老夫也寫了份奏折,你給參詳一二。”

    “下官不敢!”

    李逵說是這樣說,但卻還是看了起來。看完之后,李逵更生氣了。瞥了一眼章惇,心說:“這老頭子壞的很,明明能寫的比爺們好一丟丟,還故意讓爺出丑。”

    章惇仿佛故意氣李逵似的,嘿嘿地笑起來,眉宇間都是得意:“你小子,要是將文章上的技藝磨上個二十年,或許根本就不用老夫出手就能將二程給敗了。可惜,你小子是個不安分的主。怎么可能將技藝打磨二十載春秋?”

    說完,章惇仿佛回憶起年輕時候苦讀時候的場景,感慨道:“文章吶。比的是內功。你小子還嫩的很。明明是個天大的機緣放在你面前,也不知道珍惜。不過天下的圣人不好當,你可要心里醒目。有時候太高了,掉下來要死人的。”

    這話說的一點都沒錯。

    李逵讀書才幾年,尤其是經史子集。光九經,沒有十年苦讀想要融會貫通想都不要想。加十七史浩瀚如汪洋般的巨著,可不就得二十年的功夫嗎?甚至,二十年還不見得夠。

    李逵的文章雖然新奇,但缺乏佐證和深厚的文字功底。這不是投機取巧就能出來的,需要日日苦讀,日積月累,只等那天突然間釋然開朗,才能融會貫通。即便是歐陽修之后,摒棄了用字生僻,辭藻華麗的‘太學體’,倡導古文運動。可古文也講究文辭華美,還要有言之有物的境界。沒有博文廣記的才學,根本就做不到文章如水銀瀉地般練達。

    李逵的文章光有‘言之有物’,即便是苦憋多日,也寫不出章惇的水平出來。

    而章惇的文采,如果尋常的科舉之中,絕對是第一流的存在。

    可惜,這家伙也是時運不濟,混在嘉佑二年丁酉科。這一科,太難了。被后人稱為千年科舉第一科的丁酉科,光唐宋八大家就出了三個。加上主考是歐陽修,詩詞是梅饒臣,都是文學大家。而其他考官:王珪、韓絳、范鎮都是名家。

    范鎮就是范沖的叔祖。和蘇軾關系非常好,后來成了忘年交。

    蘇家二兄弟,曾氏師兄弟,叔侄張載和程顥,還有章惇和張衡,另外還有呂惠卿等等。即便章惇很優秀,想要出頭,成為最閃耀的人也是難以做到。

    按理說,這么多人才,真要是好好用,大宋必然將成就一番新氣象。

    可惜,一場變法,將所有人的命運都牽扯了進去。

    章惇、曾布、呂惠卿、曾布等人成了變法派,而蘇軾、蘇轍、曾鞏、程顥等人成了保守派。兩派人在最惡劣的時候,盡然都想到了刺殺政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