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朗山的合作-《逆境追夢人》
第(3/3)頁
朗山方稱,因市場原料藥短缺問題暫時解決不了,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繼續適當延期投產。
天虹方很清楚這個因素,也沒有辦法提出反對意見,雙方隨后補充了備忘錄。
.....
天虹高層因為意料中突發的變故,又一次陷入了憂愁之中。
延期兩到三個月,正好到了年底,等于該賺到的30%利潤暫時成了泡影。
兩千萬的專利費也遙遙無期。
關鍵是銀行貸款還不上,還息又會捉襟見肘。
他們知道原料藥市場短缺,以為是有人針對天虹公司的陰謀,也就沒有把這個信息透露給朗山藥業,哪曾想朗山藥業也暫時解決不了這個原料藥的短缺問題。
這就等于雖然生產線賣了出去,合作達成卻投不了產,天虹公司無疑是自己把自己給涮了。
只能加快傳統產品生產,維持員工開支,股東們個人的投入只能無限延期償還了。
并且必要的時候,股東們寧可抵押家產向銀行貸款也不可能讓公司破產。
否則個人財產也留不住。
改革開放初期,許多企業的高管們對市場還是不了解,對企業管理還是因循著過去的老套路。
實行內部股份制也只明白了可以大家分利這個概念,對于如何經營好,如何更好地實現盈利沒有靠譜的想法。
產品和市場的關系弄不懂,計劃經濟的后遺癥已經在他們腦袋里根深蒂固。
甚至融進了他們的血液。
當企業真正出現了危機才知道麻爪,但一切都已經晚了。
老股東們心急如焚,各種餿主意層出不窮,亂成了一鍋粥。
對于天虹公司高層來說,這還不是最憂慮的。
最憂慮的是,在你絕望的時候,總有那么點兒希望。
而希望卻總是有若即若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