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第一大股東-《明初:開局救了個公主》
第(1/3)頁
第二天上午,張一凡身邊跟著大牛、二牛,三個人站在官道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山腳下的柳家村,人頭涌動,嘈雜的聲音,就算在山上也能聽到。而之所以會這樣,始作俑者真是張一凡本人。
昨天的時候,他公布了村社的規(guī)矩,讓鄉(xiāng)親們自己回家商量,說好了等今天中午的時候,各家各戶反饋消息給他。
他打算的這個村社,放在后世其實就是村集體所有的公司。以后做事,產(chǎn)出,分紅都是以村社的名義,也能調(diào)動村里最大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他想通過這種方式,把柳家村建設(shè)為大明第一村。
本質(zhì)上,張一凡不喜歡熱鬧。村里的叔伯大爺大媽們,在決定之前都來問他,和他商量,一開始,他還耐心地回答,但到后來,他發(fā)現(xiàn)問題其實都是重復(fù)的。
于是,他就溜了,讓他們自己互相解釋去。
在河里放了魚籠,又在山上放了鳥籠,然后便俯視這一片地方。
山山水水,春意盎然,是個好地方!
但是,張一凡感覺,可用之人有點少。
不說其他,全村除了一個之外,其他全是文盲。
這一個,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
其中之一是張一凡了,從后世帶來的學(xué)識,關(guān)鍵是他不習(xí)慣毛筆字,硬寫是可以,像雞爪字一樣,極其難看,更不用說,好多繁體字不會。所以,他只能算半個。
另外一個,或者說另外半個,就是里正了。毛筆字比張一凡要寫得好,但是他就只會寫幾十個字,日常之下,勉強能對付,讓里正寫一篇告示,里面很多就是別字和只有里正才認(rèn)識的符號。所以一般有事情,里正都是挨家挨戶去通知的。
所以,張一凡要想把柳家村建設(shè)成為大明第一村,急缺人才。
事實上,這個問題,不止是他遇到,貴為大明開國皇帝的朱元璋,同樣是為這個事情頭疼的。
相對而言,這對張一凡來說,并不算大難題,湊合著來就是了。但是,朱元璋就不行了。
張一凡看著柳家村,心中計劃著將來的安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