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隱憂-《明初:開局救了個公主》
第(1/3)頁
別人以為開國皇帝有多威風,但是只有朱元璋自己知道,他的處境有多艱難!
這個艱難,不是說他的皇帝位置坐不住,而是他想要的,并不只是他當皇帝而已,是要他子孫后代也能安穩當皇帝,不說千秋萬代,至少要能延續幾代!
他可不想他創建的大明朝,最終像五代十國那樣,又或者像魏晉時候那樣。哪怕是像前宋那樣,也不是他所喜歡的。
可是,開國這幾年來的局面,并沒有讓他滿意。
首先,前元未滅,始終惦記中原。
另外,沿海的倭寇,也是一大禍患,前幾年的時候,甚至連他派去倭國的使者,都被倭國那什么親王殺了五個。雖然武將紛紛要求討伐倭國,但是他考慮到前元的例子,因此都忍了。
就這,其實還不是最主要的。
對他來說,最主要的還是缺少忠心可靠又有才能的人才。
想著這個,朱元璋不由得又翻了個身。
人才的事情,真得是困擾他太久時間了。
還沒有奪取天下的時候,只要是人才,不管文武,全都接納之。
前元分官、吏、僧、道、醫、工、匠、娼、儒、丐這十個等級,次末等中的儒,朱元璋都是要的。當然,這肯定和他出身丐沒關系。
在他求賢若渴之下,聞名來投有之,身邊人舉薦亦有之??晒馐沁@樣,人才還是不夠用。
不但如此,朱元璋還發現,舉薦制下,任人唯親,唯利是圖等等弊端,有越來越嚴重的跡象。為此,他最終選擇了以前中原王朝的科舉制來選拔人才。
結果,因為前期舉薦制下,民間有才華的,大都舉薦到朝廷做官;參加科舉的那些,大都是毛頭小子,基本上就沒幾個能做事的。
雖然朱元璋采用了老中青三級做事法,就是用老人帶新人的法子,試圖解決科舉制所帶來的人才不好用的弊端,結果沒想到,原有的問題沒有解決,又發現了新的問題。
洪武初年的科舉制度,缺少各項公平的規章制度,又讓科舉成了舞弊的場所,科舉過不過,只和錢以及人脈有關系,和真平實學并沒有多少關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