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事實上,在張一凡之前,大明朝其實已經有兩個駙馬都尉,不過有點名不正言不順。 因為洪武元年封的王克恭、黃琛這兩位駙馬都尉,他們的公主是個水貨。準確地說,是朱元璋的侄女而已。只是因為朱元璋非常重親戚,就封了他大哥和堂哥的女兒為公主。群臣質疑,引經據典,最終的結果是這兩位水貨公主的俸祿,只有真正公主的四分之一,但保留了公主稱號。 正牌公主的待遇在洪武初年定下:公主受封者,莊田一所歲收糧一千五百石,鈔二千貫。駙馬都尉祿秩隨老婆。 至于駙馬都尉的品級,李善長從王克恭和黃琛這兩位明朝最早的駙馬都尉身上推導。最終定下駙馬都尉授正二品,比從一品。 而明初實授功臣爵位為公,侯,伯三個等級,國公為正一品功臣授(勛上柱國),侯為從一品功臣功臣授(勛柱國),伯為二至三品功臣實授(忠勤伯汪廣洋,誠意伯劉伯溫皆為正二品封伯,勛護軍),不依照對應品級而封爵為超封。 另外,在服飾上的規定也出來了: 大明朝的公冠八梁,加籠巾貂蟬,立筆五折,四柱,香草五段,前后玉蟬。 侯七梁,籠巾貂蟬,立筆四折,四柱,香草四段,前后金蟬。 而伯七梁,籠巾貂蟬,立筆二折,四柱,香草二段,前后玳瑁蟬。俱插雉尾。 重點來了,駙馬與侯同,不用雉尾而已。 如此種種可以確認,駙馬都尉是和公侯一級,高于伯爵。 禮節上,同時也有了規定:公、侯、駙馬相見,各行兩拜禮。 一品官見公、侯、駙馬,一品官居右,行兩拜禮,公、侯、駙馬居左,答禮。 駙馬遇公侯,分路而行。一品、二品遇公、侯、駙馬,引馬側立,須其過。 大明朝以左為上,這個規定讓公,侯,駙馬的地位實際是超越一品之上。 歷史上,洪武年間駙馬都尉的待遇,其實也是這樣的。只不過有區別的是,這么高的待遇,是在朱元璋發動了四大案,殺得功勛人頭滾滾之后才定下來的。 但是,在這個位面上,因為張一凡的蝴蝶效應,李善長刻意捧殺張一凡,就根據大明初年的一些規定,提前把駙馬的待遇提高到了公侯一級。 從表面看起來,這些都是根據前些年的規定推出來的,也不能說錯。剛好朱元璋呢,就喜歡重用親戚,看到李善長牽頭搞出來的這份奏章,自然也是高興的。 最終,大明朝駙馬都尉最為榮耀的時代,提前降臨了。 誰也不知道,在這個似乎是拍朱元璋馬屁的奏章背后,卻是對駙馬都尉的滿滿惡意。 試想一下,多少開國功臣浴血廝殺,但是并沒有得到一點爵位。而駙馬呢,就是娶到了個女人,結果卻騎到了絕大部分人的頭上。對于這個,就大明開國之初的驕兵悍將來說,肯定是有不服氣的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