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四,就是張一凡獻上了國寶水泥之功了。 在這四個功績中,李善長只是知道第四個而已,其中第一和第二個是東宮那邊,準確地說,是太子妃總結出來之后由太子朱標上奏御前核實。 第三點是燕王朱棣在他的軍中實施之后,把結果報給了朱元璋,引起朱元璋重視,最終有了這個決定。 這些功績,聽起來好像一點都不驚天動地,也沒有熱血沸騰,但是,以朱元璋和李善長這樣的人物,一眼就能看出,這些功勞甚至比起那些攻城略地的功勞,都不遜色,或者可以說要超過好多。 畢竟攻城略地這種戰功,就這開國之初來說,誰手里沒有?并且這些功勞也只是影響一時而已。 而張一凡的這些功勞,那是人人都可能受惠,子孫都能受惠,誰不感恩? 就算只講軍中好了,光是能減少非戰損的損失,對帶兵將領來說,都是非常難得的。 至于文學方面,圣旨中也提了,但是并沒有提那首詞,而是提及《弟子規》。朱元璋同樣下旨,《弟子規》成為社學啟蒙之必讀書籍。 這一條的影響,就遠非什么詩詞歌賦能比的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一凡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將是所有大明讀書人的啟蒙恩師。 這是多少大儒都不可能做到,也是多少大儒都夢寐以求的:自己的詩詞文章能成為天下典范! 李善長聽了圣旨中介紹張一凡的功績之后,他忽然就覺得,虧了他提高了駙馬都尉的待遇,要不然,駙馬都尉可能都會委屈了張一凡。 他牽頭商議駙馬都尉的地位時,是刻意拔高,禮部尚書等人都覺得過了,只是礙于他這個太師的堅持,才不得不同意。 原本李善長以為,朱元璋對于他的那份奏章會說些什么,結果沒說,他就歸結為朱元璋偏袒親戚。 此時想來,他算是明白了,當時的朱元璋肯定是知道這些功勞,并且準備在全天下公布。所以這個駙馬都尉的地位,也不算是拔高的,他自然就不會給予否定了。 看著張一凡在那領旨謝恩,看著那些藩王都去恭喜張一凡,李善長都有些想不通了。 這么多的功勞,如果只是其中一件,他覺得出現也不奇怪。畢竟運氣好,知道其中一樣本事也不是沒可能。 可是,這么多難得一見的功勞,竟然都集中在他身上!那就真得是不可思議! 還有,隨著這道圣旨的公布,全天下的讀書人都會知道張一凡,全天下的女人都會感激張一凡,甚至軍中將領都會對張一凡的印象為之改觀! 從此以后,張一凡不再是柳家村的那個野小子,他將在大明朝擁有巨大的聲望。任何人想要對付他,都要想想是不是能一棍子打死他,搞臭他,要不然,就最好不要動他的念頭。 宰相胡惟庸自然也是在的,他同樣震驚于這道圣旨。原本藏在他袖子中的那份奏章,他想了想之后,決定還是不在這個時候拿出來,對方的氣勢太盛了。 至少等朱元璋的這股高興勁過去了,再拿出這份奏章,或許能起到一定作用。 他們的這些心思,張一凡當然是不知道的,此時的他,正在忙著重新認親戚,見禮。 接下來的日子,有的是他忙了。要回去部署駙馬府,要走結婚流程,定婚期,下聘等等,一大堆的事情。 最為關鍵的是,他對這些事情還不熟,也沒人幫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