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畢竟一個兒子,一個女婿,如果要是領兵打仗的能力鍛煉出來了,那老朱家的江山就穩了一分。 要不然,老朱家除了他會領兵打仗之外,就全是外姓人領兵打仗,他不放心的! 朱棣和張一凡領兵,能不能滅了倭寇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學會領兵打仗的能力,這就是他朱元璋的算盤。 可此時,他剛斥責了張一凡,說軍國大事非同兒戲,這邊胡惟庸就呈上一份有關的奏章,他要是不理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因此,朱元璋不管心中怎么想,還是接過了奏章。這份奏章不是別人,就是藍玉上奏的。 內容一如胡惟庸所奏,說軍中能打的將領無數,燕王和駙馬才剛成年,又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讓他們去打倭寇實在不服眾,他藍玉愿意擔此責任,領兵打倭寇去。 他這份奏章,至少從一般情況下來說,肯定是有道理的。可關鍵問題是,藍玉壓根沒有看到朱元璋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一如當初的葉伯巨,自以為分析地正確,對藩王的事情侃侃而談,結果不就關到監獄里去了。 好在藍玉和那個葉伯巨又不一樣,他是個有背景的。藍玉是常遇春老婆的弟弟,以前就在常遇春軍中效命,并且作戰也勇敢,還肯動腦子。 為此,常遇春經常在朱元璋面前提起,也給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是在大明開國之初,名將如云,藍玉這個后輩,被淹沒在了名將堆里,壓根輪不到他獨自領軍,發揮出他的軍事才能。 也可能是因為這個緣故,藍玉還在熬著前面的那些名將給他讓出一個獨自領兵打仗的位置,結果沒想到,他還沒等到呢,他的后輩就要獨自領軍打仗了,這豈不是讓他不上不下,又不知道要苦苦等機會到什么時候? 所以,藍玉上這個奏章,并不是只是酒喝多了,而是真得有一肚子怨氣憋著的。 朱元璋看到是藍玉的奏章,也是有點頭疼。藍玉是個將才,這是可以肯定的。 而且這個藍玉,說起來也算是老朱家的遠房親戚,是大兒子老婆的親舅舅,不能算外人。 對于親戚,朱元璋總是多一點寬容。因此,雖然藍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挑釁他四兒子和大女婿,但這畢竟算是家里親戚的糾紛了,于是,朱元璋便把奏章往御案上一放,淡淡地說道:“此事再議!”胡惟庸一見,就知道這是留中的意思,所謂的再議,誰知道什么時候再議,就看皇帝是不是還想說這事而已了。 原本他還想著看別人給張一凡他們找麻煩,他高興,結果看不成熱鬧,他當然是失望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