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我看行-《明初:開局救了個公主》
第(1/3)頁
一般的新任縣令,還真奈何不了那個大胖子。也就是自己是駙馬,來頭不但大,并且權力也比所有縣令都要大。
所以,要治這個典史,對張一凡來說,并不難。
不過此時,在張三說完之后,張一凡還讓朱五把兩個打得半死的衙役拖了過去。
看著兩個在哼唧喊冤的衙役,張一凡冷冷地說道:“我給你們一個機會,把你們知道的有關典史作惡的事情,都說出來,可以從寬發落。”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強調一次道:“機會就只有這么一次!”
聽到駙馬爺的話,兩個衙役也顧不得身上疼了,但是,他們沒有說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有顧忌。
張一凡一見,把手一揮道:“把他們兩個分開審問,我們吃完飯之前還沒招供,或者不是如實招供,就不用管這兩人了。”
朱五聽了,當即答應一聲,帶著人下去了。
張一凡看到,這兩個衙役都沒有哼唧喊冤,只是互相看看,有點顧忌的樣子。看這樣子,估計離開彼此視線,就會什么都說了。
這個典史,按照張三所說,在香山縣內的勢力龐大,并且官府中人應該也都是他的人了。
這么想著,他便叫過一名軍士,讓立刻快馬去廣東都司找戚祥,讓他借兵盡快趕來香山縣。
當然了,這不是口述,而是寫下書信,蓋上印章的。
等他忙完這些都時候,肉香撲鼻,卻是秋菊帶著人,用大盤子端著一盤盤的各種肉上來了。
張一凡一見,興致頓時來了,當即吩咐道:“就在這擺開了吃流水席,為即將除掉香山縣的惡霸慶祝一番!”
眾人一聽,頓時一個個都是非常開心。特別是那些小孩,那眼睛盯著一盤盤的肉,哈喇子流出來都不知道。
就算是逢年過節,他們也沒見過這么多肉。
倒是一些大人,特別是一些老人,雖然在這喜慶的氣氛中,不時偷看榕樹下的駙馬和公主,看著那么年輕,依舊還是有些擔憂之色。
這不,有一個被太陽曬得發黑,又很瘦弱的老人,偷偷拉住了在忙碌的張三,對他說道:“典史老爺那么厲害,這個駙馬會不會對付不了啊?你看,都知道典史老爺的惡行了,還在這吃吃喝喝,這……”
張三一聽,有點覺得好笑,便安慰道:“二舅,不用擔心。那典史再厲害,還能厲害過那個永嘉侯?永嘉侯見了駙馬,都是恭恭敬敬的,廣州府知府見了駙馬,也是一樣。那典史算老幾?放心吧,典史的好日子到頭了!”
雖然他是這么說了,但是老人顯然還是不怎么放心,和開開心心的其他人相比,明顯情緒不佳。
張一凡雖然在和朱鏡靜說著話,但是也會抬頭掃視廣場,自然也能看到。
大概是什么情況,他也能猜出來。
不管是懲治典史也好,還是要實施新政也罷,信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東西,不是嘴巴說說就能行的。
這個典史作惡多端,剛好可以拿他在香山縣建立威信,如此一來,后面再實施新政的時候就會容易很多了。
他在想著時,就聽已經在朱鏡靜身邊的秋菊說話道:“公主,這肉吃著是不是有點澀?這是粗鹽的問題。整個村子,竟然沒有一家有精鹽。喏,那邊……”
說著話,他用手一指遠處,一群孩子已經先吃起來的那一排道:“他們那邊,更是粗鹽都用完了,沒放鹽。”
“真得么?”朱鏡靜聽了,睜大了眼睛有點不信道,“沒放鹽,那他們怎么吃得那么香?”
張一凡聽了,當即笑了下說道:“要是你一年到頭吃不到肉的,不用放任何佐料,你都能吃得很香!”
說起這個的時候,他就想起了后世小時候。
那個時候,也是窮。因此,有的時候沒什么菜,那就醬油拌飯,一樣吃得賊香。
等到長大之后,懷念小時候的味道,也曾吃過一次醬油拌飯,結果吃不下,沒有一點記憶中的味道。
有人說,是以前的醬油質量好,但是,張一凡認為,其實是那時候物資匱乏,沒吃過啥好東西的原因。如同眼前這些孩子,第一次吃大魚大肉,怎么吃都是香的。
想著這個,剛好張三過來,他便順口問道:“你們村子里怎么連鹽都不夠用?”
按理說,在海邊的村子,怎么可能會缺鹽呢?
這不,朱鏡靜和秋菊都很好奇,一起看著張三,想知道為什么?
張三一聽,頓時憤慨地說道:“全縣的鹽引,都是那典史老爺的,只有他能賣鹽,誰要敢私下煮鹽,哪怕只是自己吃,被他發現了都是家破人亡的下場。”
張一凡聽了,點點頭,很能理解。
鹽是必需品,被那個典史大胖子壟斷,就等于是一個源源不斷地聚寶盆,以此搜刮著香山百姓的每一文錢。
想著這個,他便對張三說道:“所以,你們村里臭魚爛蝦的味道很重,因為沒有來得及處理的海鮮,沒法鹽腌,天氣又熱,就臭了?”
“駙馬爺說得極是!”張三聽了,點頭說道,“村里多出來的魚蝦,就只能靠晾干,曬干來保存久一點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