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貌美如花-《明初:開局救了個公主》
第(1/3)頁
這個旨意,在張一凡的意料之中,但是也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首先,結論顯而易見,在這次和駙馬的爭斗中,包括永嘉侯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是一敗涂地。
這份旨意,向世人宣告,皇帝絕對支持駙馬在香山縣內(nèi)搞新政,不會因為有什么人反對而動搖。
永嘉侯父子兩人,被押解前往京師,三司會審。
其他被抓獲的各地鄉(xiāng)紳,那是勾結海盜的罪名,由燕王處置。
朱棣就很像朱元璋,對于外人,能硬的時候絕對會硬,把這些人都在廣州給砍了!
海盜中的匪首,如果馬如江等人,則是交給香山縣明正典刑,同樣是死刑起步。
藍玉代替永嘉侯鎮(zhèn)守廣東,這也算是皇親國戚一黨,給予張一凡支持,不會再出現(xiàn)永嘉侯拖后腿的事情。
朱暹沒有被波及,但是他上書皇帝,要求為國征戰(zhàn),前往西北效力。
如此種種,讓所有人都看好了香山縣這邊。哪怕還有人抵觸香山縣的新政,也不敢表現(xiàn)出來,只能埋在心底。
這么一來,香山縣幾乎成了整個廣東的熱門。
越來越多的人,前往香山縣尋找機會。各種商品,也都流向香山縣,誰讓香山縣那邊有錢呢,連讀書識字都能賺錢!
大明朝的一個縣人口,按照登記在冊的來算,平均是十萬人左右。
香山縣原本是廣東最為偏僻的縣,因為原典史馬如海的稱王稱霸,更是讓香山縣民生凋敝,賬面上的人口,也才五萬人左右。
后來,張一凡革新戶籍,重新登記造冊之后,整個香山縣一共有七萬多人。
而香山縣分為11個坊都,當然,人口分布有多有少。
張一凡要兌現(xiàn)他的承諾,便以坊都為單位,在縣衙這邊的廣場舉辦識字大賽。
這一天,香山縣的百姓,議論地都是這個事情。特別是輪到的坊都,每家每戶,都是穿上過年的衣裳,一家人,男女老少齊上陣,趕往廣場參加比賽。
只要認識一個字,就有可能得一文錢,這么容易賺錢的事情,自然是不分男女老少了。
這么稀罕的事情,朱棣自然也是參加了。
維持廣場秩序的軍士,也是他派的。因為香山縣百戶所的將士,只要輪到了,那也是一樣可以參加比賽的。
水師軍卒隔離出了一條條通道,分割區(qū)域,有參賽區(qū),以及觀眾區(qū)兩部分。
臨時搭起的臺子上,張一凡在給朱棣介紹道:“你看,他們排隊過來,先要寫下自己的名字,得到一個編號,然后去參賽區(qū)等著,回頭如果抽到編號了,就可以開始識字比賽。”
“你這招還真是……不錯啊!”朱棣看著底下的人群,笑著搖頭道,“看那邊,那兩個小娃娃也參賽啊,還有那邊……”
老的,都需要有人扶;小的,竟然還有抱著的,男娃、女娃都有,老頭、老太也不少,讓朱棣簡直是大開眼界!
張一凡聽了,笑著說道:“越是窮地方,用這招會越積極。因為對他們來說,就算只是識得一個字,拿到一文錢,那也是極好的。”
“呵呵,你先別吹,看結果再說。”朱棣聽了,也是笑著說道,“你這一千貫錢,不見得都能花出去!”
一千貫錢,理論上來說,要有一千個識得全部千字文的人,才能拿走。一個下等縣而已,絕對不可能有這么多人識字的。
對此,張一凡也不反駁,反正結果很快就能揭曉,且看著好了。
一共十排隊伍,不分男女,皆是排著長隊,在書寫自己的名字,并且領取編號。
張一凡和朱棣一直坐著也無聊,便走過去看情況。
特別是朱棣,看到一個大概七八歲的小姑娘也排著隊伍,便過去看了一眼:王一女。
看到這個名字,朱棣便笑著對張一凡說道:“這個名字怎么很像你的名字啊?”
張一凡笑笑,沒回答,他都不好說,很多沒有取名字的,為了過這寫名字的關卡,都取了什么張一,王一,劉一等等,反正,再沒有什么字比“一”字更好寫了。
唯有這個姓沒法改,那些筆畫復雜的,就只能埋怨他們老祖宗了。
也是這個原因,張一凡規(guī)定,會給名字加上編號,以示區(qū)別。要不然,兩家姓劉的,他們的小孩全都是劉一、劉二這樣的,你怎么區(qū)分?更不用說,還不止兩家姓劉的。
就見來比賽的這些人,在紙上七歪八歪地寫上自己名字之后,書吏會在另外一張紙上重新給他寫一遍名字,然后按照甲乙丙丁這種標識哪一列隊伍,后面再加上阿拉伯數(shù)字的編號,兩張紙上都標上,隨后,把書吏所寫的那張給了比試者,讓他(她)拿著,另外一張,則折疊之后丟入抽獎箱。
“哪是什么字?”朱棣見了,有點好奇,低聲悄悄問道。
堂堂燕王,豈能不識字?可不能讓外人聽到了!
張一凡聽了一笑,也是低聲回答他道:“這個是數(shù)字,書寫簡單,我看到好用,就用上了。”
阿拉伯數(shù)字,其實早已傳入華夏,只是一直沒有被華夏接受,要到清末時候數(shù)學得到廣泛應用,才會被華夏接納。
因此,元末明初這個時候,其實華夏有這個,但是真不好說在哪個犄角旮旯里面能見到。張一凡也就不用介紹說什么阿拉伯數(shù)字啥的。
“好用么?”朱棣聽了,有點不以為然地問道。
張一凡聽了,走回看臺上,然后問朱棣道:“你要統(tǒng)領一支軍隊,已知道千戶有兩百三十六人,他們皆都領兵一千一百二十三人,請問你的軍隊一共多少兵力?”
朱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