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倒插門-《明初:開局救了個公主》
第(1/3)頁
朱元璋決定讓太子朱標過去,其實也不是臨時起意。
駙馬前往香山縣,特區(qū)特辦特事,無可避免地吸引世人關(guān)注。
特別是永嘉侯案一爆發(fā),讓更多的人開始關(guān)注偏遠的香山縣。
零零碎碎的,香山縣的情況傳到外面之后,具有風聞奏事權(quán)力的御史,已經(jīng)上了不少奏章,都是質(zhì)疑香山縣的情況。
因為很多事情,就連京師這邊要實施都有難題,比如水泥的普及,但是,香山縣據(jù)說所有官道都已經(jīng)改成水泥了,這不是離大譜嘛!
還有,香山縣那邊,所有的都是雇傭制,官吏衙役雇傭,勞工民夫雇傭,哪來的那么多錢?
就只是一個小小香山縣,竟然還能拿出一千貫錢和百姓玩識字游戲,并且聽說香山縣的百姓,人人都能識字了,這又怎么可能,往自己臉上貼金,也不是這樣貼金的吧?
不說別的,就連文風鼎盛的江南,都不可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偏僻的下等縣,怎么可能做到這一點?
如此種種,離譜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就連朱元璋本人,也覺得過于夸張。哪怕是錦衣衛(wèi)這邊定期有上報,他也覺得不大相信。
但是,朱元璋明白,如果他派欽差大臣過去的話,一如永嘉侯那樣,很可能會借助欽差之名干涉香山縣的事情。
約定的三年期限未到,朱元璋可不想那些外人去搗亂。
因此,太子朱標提出他去看看,剛好可以讓朱元璋放心,又不至于影響香山縣的事情。順帶著,還能把有關(guān)香山縣的事情,全都一起理一理,比如張一凡所提出的什么股份制啊,專利什么的。
不過太子出巡,太過正式的話,會嚴重影響沿途地方。并且這種官方的動作,也會讓很多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覺得皇帝對駙馬已經(jīng)不滿了。
這種情況,也是朱元璋所不愿的。
于是,朱標就正好趁這個機會,給朱元璋提出說:“太子妃也想鏡靜,想跟著一起去看看。要不,就當兒臣走一趟親戚好了!”
朱元璋從某個角度來說,還是有非常大的農(nóng)民意識,對于走親戚這個說法并不排斥。
最終,朱元璋同意,朱標夫婦,帶著他們的大兒子朱雄英,以走親戚的名義,前往香山縣一行。
和他們一起的,還有錦衣衛(wèi)指揮使毛驤以及太子師傅宋濂,以及宋濂最為杰出的弟子方孝儒。
雖然說,名義上只是去看望妹妹和妹夫,但是任何人都知道,太子跑去香山縣,絕對不是走親戚那么簡單。
這個事情一公布,就成為京師上下的熱門話題。
宰相胡惟庸府上,就和他侄女婿李佑在說這個事情。
只聽李佑興奮地說道:“這可是好事啊,說明那小子太跳了,連皇帝都開始懷疑了!”
胡惟庸捋著自己的額下長須,也是高興道:“你也不想想,他才多大?十六,不對,如今已經(jīng)是洪武十年,他是十七了吧?那也是毛都沒長齊的小子而已!從柳家村出來,就不知道天高地厚,有皇帝護著,就以為自己可以肆意妄為了!”
李佑聽了,想了下自己十七歲時候在干嘛,然后才說道:“要是說實話,我倒是有點佩服他,別的不說,那吹牛的本事,那是真厲害了!”
“沒錯,就區(qū)區(qū)香山縣而已,我特意查過,也就五萬人口左右的下等縣,全縣的財富加起來,也沒他吹出來的那些錢多吧?”
胡惟庸心情很好,說完之后又追加一句道:“這牛吹過頭了,皇帝懷疑了,好日子就到頭了!”
他們也有一些香山縣的消息,但是,恰恰是政事經(jīng)驗極為豐富的人,就越是不相信那些消息,覺得夸大了。
朱元璋如此,胡惟庸也是如此。
從一個下等縣,要取得傳說中的那些政績,在他們看來,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是實際做得時候,會遇到太多問題,也往往根本就難以達到想要的效果。也只有一些沒有經(jīng)驗的小年輕,想想就會熱血沸騰的那種,才會相信不靠譜的神話。
這不,胡惟庸就在等著看香山縣的好戲了。
不止是他,包括大明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也是差不多這個想法,正在給他兒子李琪說著這事。
“看到?jīng)]有,為父沒有說錯吧?他強勢的時候不需要出頭,只需要等著。這么年輕,必然是會犯錯的。只要他犯錯了,那就是他由盛轉(zhuǎn)衰之時。沒有了陛下的護佑,他的好日子就長不了了!”
李琪聽了,由衷地佩服道:“還是爹厲害,先前是孩兒毛躁了!”
李善長一聽,趁機教導道:“以后記得,一定要審時度勢,萬不可強制出頭。等他盛寵一衰,墻推眾人倒時,你想要他死還是活,就很輕松了!”
“我要他死!”李琪一聽,惡狠狠地說了一句,然后想到了什么,又有點擔心地說道,“爹,太子會不會包庇那小子?聽說他們兩家的關(guān)系不錯!”
李善長聽了,搖搖頭說道:“太子不會對皇帝撒謊的,并且,宋濂也去了。他只是一個做學問的,回來之后皇帝一旦問起,他就算想撒謊都不可能,皇帝一眼就能看出來。”
李琪一聽,頓時好像發(fā)現(xiàn)了什么重大的秘密,連忙問他爹道:“這是說,宋濂也跟著去,是皇帝不相信太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