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191 我會在乎?-《明初:開局救了個公主》


    第(1/3)頁

    朱標聽了,也是一笑。

    上一次的時候,這個妹夫就提了魚松可以作為軍糧,朝廷采購,但是父皇并沒有理他。

    如今,借著這個機會,一凡又提出了這個說法,父皇心情不錯,讓他得償所愿了!

    心中這么想了一下,朱標便又對朱元璋說道:“父皇,一凡在信中還提及,說廣東其他地方的水泥作坊遲遲未開,南方多雨,他們看著香山縣的情況,都有點等不及。因此,他建議,干脆就不用開了。反正他們要是再開水泥作坊,成本肯定也比香山縣的水泥廠要貴不少。這種民生物資,要和食鹽一樣,越便宜對朝廷越是有利。父皇怎么看?”

    他之前從香山縣回來之后,就找朱元璋問過水泥的事情,確實是很多地方沒有輪到。熟練的水泥工匠太少,各地都在排隊。雖然是中書省處理此事,但是朱元璋也是知道的。

    此時,朱元璋聽了,有點好笑地說道:“這個小子,一會一套的,還能被他強詞奪理,說得好像都有道理一樣。你覺得呢?”

    朱標聽了,明白他父皇的意思,是指在以前的時候,張一凡把香山縣改進后的鹽田法上報于朝廷,說是適合全國推廣,讓大明所有地方的食鹽價格能降到最低水平,從而造福百姓,也一樣能為朝廷創造最大的食鹽稅收,從而避免食鹽方面的利潤被私鹽以及那些鹽商瓜分。

    如果從這個道理來說,那這個水泥豈不是一樣?

    但是,張一凡在這個來信中卻沒有這么做,反而做了個相反的建議,并且還振振有詞。

    朱標有和張一凡當面聊過,相對朱元璋來說,確實更為了解張一凡的意圖,便給朱元璋解釋道:“父皇,一凡是這么想的。他覺得食鹽這方面,其實沒有太多的改進,粗鹽和精鹽兩種,已經到頭了。或許將來可能還有其他更好的改進,但是至少短期內是看不出來的。但是,水泥就不一樣了!”

    “他說目前的水泥只是最初級的水泥而已,是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去改進水泥,比如是否有更堅固的水泥,是否能更快凝固的水泥,將來修路鋪橋造房子等等,將會有更多的情況可能需要專門的水泥種類。因此,如果這個時候,水泥和食鹽這樣吃大鍋飯的話,就沒人愿意去改進這個水泥,水泥就會一直這樣。”

    “如果說,由各地的水泥作坊進行競爭,誰的水泥更好,賺得會更多,那水泥作坊就會有動力主動去改進水泥。反正對朝廷來說,都是官辦的作坊,回頭上交利潤都是一樣的。”

    朱元璋聽到這里,便問道:“所以說,他設立了什么研究部,其實就是用來改進水泥的,對不對?”

    “是的,父皇!”朱標聽了,立刻便點頭確認道。

    雖然改組作坊成為廠,并且細分各部門的事情,是在他離開香山縣之后的事情,可都過去了幾個月,香山縣那邊的情況已經有傳過來了。因此,他們都知道。

    此時,朱標還補充說道:“這也和一凡提出的那個專利概念有關,能激勵有關人等不斷改進!”

    朱元璋聽了,并沒有馬上說話,而是想了一會才說道:“香山縣特事特辦,倒是隨便他折騰,不過如今他都想折騰香山縣外面了,三年之期未到,先不用改變,不要和一凡回復什么。”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之后又指示道:“回頭你去一趟中書省,讓那邊派遣水泥工匠的時候,先按照行省輪流來,然后再到水泥要求多的府,一個個來。至于廣東那邊,先不安排。”

    朱標一聽,便笑了。雖然父皇說先不改變什么,但是很明顯,他這是接受了妹夫的建議,先行為妹夫的建議做鋪墊了。等三年之期一到,再宣布妹夫的主意,便能順理成章,讓各地開始競爭。

    這么想著,他很是高興,便對朱元璋說道:“有父皇的支持,一凡在香山縣大展手腳,如今我去看就已經了不得了,不知道三年之期到了之后,會變成什么樣,真得讓兒臣非常期待!”

    說到這里,他又感慨道:“香山縣明年的收入能達到兩百萬貫,并且一凡說還會只多不少。這其中,大部分錢都是來自他那些官辦作坊,田賦與之相比,都只占了小頭而已!這做買賣,還真是賺錢啊!”

    根據《大明會典》記載,1578年,也就是大明開國兩百年之后的一年商稅收入才十五萬兩白銀而已。更不用說,在大明開國之初,商稅其實壓根沒幾個錢。

    巨大的差距對比,是個人都能震驚。因為,這只是一縣之地而已!

    這也和朱元璋的小農思想有關,當他征稅達到他認為滿意的時候,就下旨定額,就是說以后也收這么多錢,永不加賦稅,坑了他子孫后代。

    當然了,朱元璋自己認為,這么做是為了減輕百姓負擔,是好事來的,卻沒有多想其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