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204 任期終了-《明初:開局救了個公主》


    第(1/3)頁

    就見在朱元璋的面前,有一排房子,其中正對面的一處房子很大,完全有一般宮殿的大小。

    整體風格而言,是比較粗獷的那種。但是,確實是一處行宮,還全都是水泥房。

    此時,張一凡便給朱元璋介紹道:「前面這個大殿可用于父皇議事,后面是父皇臨時歇息的地方,兩側的是營房……」

    基本上,就是按照皇帝行宮該有的功能修建,一般來說,這要想修好,肯定費時費力。

    但是,因為香山縣建筑工程隊有豐富的修建水泥房的經驗,并且在這幾年修建的過程中,已經使用了水泥預制板,所以修建房子的速度就非??炝?。

    朱元璋的議事廳,就是工程隊以前修建過的會議室格局,后面住的房子是三進四合院的格局,至于兩側的營房,那就更簡單了,就是大型房子的那種。

    所有的這些房子,工程隊修建都有經驗,熟門熟路。

    不過,這種水泥房臨時趕建出來,肯定沒法細化美化,哪怕香山縣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花開,想要移植過來點綴花園之類,也因為時間太緊,有些稀稀落落,壓根不像是皇帝住的地方。

    只能說,香山縣的行宮是有了,里面的軟裝,也就保證了朱元璋的寢宮,至于其他,就要差一些了。

    這還是因為香山縣這里的新房修建需求旺盛,因此與新房修建有關的家具、床上用品和其他之類的配套店鋪也很多的緣故。

    要不然,根本就不可能這么快搞出來。

    張一凡事先說明一下,倒也不是謙虛,而是免得回頭有人在接待皇帝的事情上找麻煩,因此,特意先強調了時間上來不及。

    也正是他這么一說,就極大地拉低了包括朱元璋在內,所有人的預期。

    畢竟這也確實是事實,就這么短的時間內,按照他們的理解,肯定沒有修建行宮的。

    結果到了地方,一看香山縣不但搞出了行宮,并且還是有模有樣的,這一下,就立刻震撼了。

    這么一來,誰還在意一些細節(jié)呢?

    這不,朱元璋回過神來之后,便立刻參觀了這座行宮。一路上都是贊不絕口,就差稱贊是奇跡了:「真得是沒想到啊,這修建的速度真得是太快了!」

    跟隨在他身邊的張一凡聽了,便給介紹起水泥修建房子的一個好處,便是快。當然了,工程隊的熟練,也是功不可沒。

    聽著他的話,朱元璋對水泥的認識又多了一分。

    忽然,他很有興趣地問張一凡道:「修建這座行宮,一共花了多少錢?」

    張一凡聽了,稍微想了下,然后才回答道:「大概花了五萬多貫!」

    朱元璋一聽,頓時又呆了。前兩年修南京紫禁城宮殿的時候,花了上百萬貫之多,這么一對比,這座行宮的花費,簡直可以忽略了的那種,讓人非常難以置信!

    看到朱元璋和其他人的表情,張一凡連忙解釋道:「父皇請看,這個柱子,是先用鋼鐵棍子扎出骨架,再灌上混凝土,外層刷上水泥和石灰就成了。當然,這種其實比木頭柱子要牢固,且更為耐火,也不容易腐朽!」

    南京那邊宮殿的柱子,那都是要去深山中尋找足夠粗大的樹木,然后砍伐運出深山,再通過水路運到南京,晾干打理,最后才能用,花費當然不是用水泥柱子可比的了。

    甚至在大明朝后期,嘉靖朝火災燒掉的宮殿重修,光是棟梁這些從深山砍伐,沿著長江先運到下游,再通過京杭大運河運到北京,這個花費就比在南京修宮殿又不知道要多花費多少銀子。

    朱元璋聽到張一凡的介紹,不由得上前摸了摸水泥柱子,然后還用力拍拍,最后很是感慨道:「一凡啊,你這水泥,真真正正的

    是國寶??!」

    他用了「真真正正」四個字來形容,是感慨到了一個極點才會有的。

    他住的地方,肯定是要好的,但是如果不用勞民傷財,還能住得更好,那他當然愿意了。

    這不,就見他感慨之后,便轉頭看向他的那幾個親王兒子,對他們說道:「你們的王宮,也都用水泥來修建?!?

    就在去年的時候,也就是洪武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工部奏請以晉府為準,朱元璋御批同意。其規(guī)制;周圍三里三百九步五寸,東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

    秦王和晉王原本是在洪武十一年就藩藩國,但是因為朱棣有出息,讓朱元璋感覺其他幾個兒子不夠好,就繼續(xù)留在身邊教導。歷史有所改變,所有皇子就都還沒就藩,這次也跟著來了香山縣。

    剛才張一凡給朱元璋的介紹,這些親王都是聽到的。對他們來說,不管省不省錢,只是水泥修建,更為牢固,還防火,就這兩點,他們就愿意了。

    因此,一聽之下,他們一個個都是答應下來。

    有了這個水泥修建宮殿,不但能修建得更好,而且還能節(jié)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錢財,朱元璋的心情變得非常好,便轉身對身后的文武百官說道:「今日安頓下來,明日開始連續(xù)三日,卿等都便裝在香山縣走走,記住,不得自曝身份,不得違法亂紀!」

    文武百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