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到了紫禁城之后,張一凡發現,傳旨宦官是把他帶去后宮,他便知道,這應該不是公事了。 不是公事? 那是什么事情,惹朱元璋這個老丈人不高興了? 一時之間,張一凡有點想不明白。 不過想不明白,他也就不想了,反正到時候就知道了。 一進殿門,張一凡就發現周王這個小舅子跪在那里,他便一下猜出,大概是什么事情了! 朱元璋坐在主位,耷拉著臉,一臉我很生氣的樣子。 他的邊上,還坐著馬皇后,似乎是正在勸朱元璋。 另外還有一個人,就是大哥朱標了,陪在自己弟弟一側。 張一凡的到來,讓低著頭挨訓的周王,抬起頭來看到他的時候,明顯就露出了一絲喜意,就是那種大軍被敵軍包圍之際,突然發現援軍趕到的驚喜。 朱標也看到他,便露出一絲笑容先打招呼道:「一凡,來了啊!」 馬皇后見了,也是露出了一絲笑容。 倒是朱元璋,依舊是冷著那張老臉,看到張一凡,直接問道:「這小子不務正業的事情,你知道?」 在外廷,那是要見禮的。但是,在沒有外人的時候,朱元璋更喜歡像個家的感覺,不喜歡外廷那些。 因此,張一凡聽到問話,便直接回答道:「父皇是指五弟在做得有關醫道的事情?」 這局面都很明顯了,朱元璋本身也是個人精,在他面前,裝聾作啞根本是行不通的,還不如干脆承認。 此時,朱元璋一聽,頓時沒好氣地說道:「你果然知道,這小子還說,你也支持他這么做得?」 張一凡聽了,毫不猶豫地點點頭說道:「回父皇,五弟要做有意義的事情,我當然是要支持的。」 跪在地上的周王,原本還有點擔心,就怕在他父皇的***之下,這個姐夫會改口不承認。 此時,聽到張一凡的話之后,他心中對這個姐夫的喜歡,那是又上了一層樓。 但是,朱元璋卻是不開心了,伸手一拍身邊的茶幾,看著張一凡厲聲喝道:「胡鬧,你們就知道胡鬧!」 馬皇后一見,連忙勸道:「都是自己家里人,好好說話。」 聽到這話,朱元璋強忍了一會,然后稍微和緩了一點語氣,對張一凡說道:「這個小子不懂事,我以為你是最懂事了的。結果沒想到,這個事情上,你還是讓我失望了。你知道我打下的這江山,要守好了容易么……」 聽到這話,張一凡可以確認,老丈人是真把他當自己家人的,要不然也不會說這個事情。 于是,他不等朱元璋說完,就直接開口,誠懇地說道:「父皇,我知道,這些我都知道。您為了大明江山,是操碎了心。很多事情,一眼就能看出來您是為了什么才那樣做。您要藩王都能領兵打仗,這樣大明江山就能穩固,我都能理解。但是,您想過沒有,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領兵打仗的。強扭的瓜不甜,不適合帶兵打仗的,您硬要他去帶兵打仗,這可能么?」qs 聽到這話,朱元璋愣了一愣。 其實,他自己就是打仗打出來的江山,他何嘗不知道,打仗這種事情,也是看天分的,勉強之下打敗仗反而更容易壞事! 可是,他是真得很想穩固朱明江山,更愿意相信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個兒子能打洞這種。 然而,當此時的張一凡,把這個事情擺在他的明面上之后,他心中最終是嘆了口氣。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他何嘗不知道,只是不愿意承認罷了! 張一凡看到朱元璋不說話了,便繼續誠懇地說道:「因材施教 ,培訓成才,兒臣以為這才是正途。五弟對醫道感興趣,至少兒臣以為,這是非常好的事情,總比那些架鷹遛狗,吃喝玩樂,無所事事的紈绔要好。」 說到這里,張一凡發現朱元璋的神情又舒緩了一分,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覺得這話有道理,他便繼續說道:「說句實話,兒臣就對如今的醫道感覺很不滿意,有太多的病沒法治,眼睜睜地看著病人痛苦,甚至死去,這都是煎熬。而只要是人,都免不了會生病。如今五弟有這個志氣,真能讓醫道能更進一步,造福所有人的話,兒臣說句不客氣的話,后世子孫除了能記住您這位開國皇帝之外,其他皇帝都未必有五弟能讓他們更為感激和牢記!」 「要不信的,您看歷史上有那么多的皇帝,您能記住幾個皇帝?但是醫道呢,華佗、張仲景等等,卻是世人所牢記的!」 朱元璋聽到這里,沒好氣地說道:「那等醫術的人,能有幾個?」 他這個話說出來,顯然是承認張一凡的觀點了。但是,他說得也是沒錯,類似張仲景那樣醫術的,就沒有幾個,才會被人牢記。 張一凡一聽,當即笑著說道:「父皇放心,只要五弟真心撲在醫道上,兒臣敢保證,必然輔佐五弟在醫道上大放光彩,甚至遠超古代神醫,為后世所牢記,朱家就有這樣一位先賢!」 他這個話,朱元璋還沒有反應,但是跪在那里的周王,卻是腰板越來越直,到了后來,簡直是要欣喜地一躍而起的樣子了。 就好像,他真得能成為張一凡所描述中的那樣。 朱元璋看到他這個樣子,有點被氣到了,用手指著他們兩人說道:「就你們兩個,還能折騰出個先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