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小心翼翼的迎了上來。 由不得他不小心,自打陛下登基之后,大臣們就紛紛上書,請求陛下立太子。 而永樂陛下有三個皇子,分別是大皇子朱高熾、二皇子朱高煦、三皇子朱高燧。 按照長幼有序原則,陛下有意立大皇子為太子,這事被二皇子朱高煦知道,他當場就住進了詔獄之中,說什么「俺自己進去,省得大哥當了太子之后親自動手」。 偏偏,紀綱在靖難之役時作為朱棣的親衛,親耳聽到朱棣許諾給朱高煦的「世子多疾、汝當勉力之」的話。 因此,紀綱也明白,陛下雖然嘴上不說,但心里對于向來勇武有加且靖難之役一路擁護他上位的朱高煦心有愧疚。 「二皇子在詔獄里呆得如何?」 朱棣淡淡地問道。 「二皇子殿下近日在獄中尋得一位先生,每日一心向學。」 紀綱謹慎的回道。 「一心向學?」 朱棣冷哼一聲,道:「朕給這逆子從小找了多少名師大儒,一個個都被他趕走了,有哪個能教滿三天?」 「陛下,此事千真萬確,教了小半月了。」 紀綱回道。 「嗯?」 朱棣雙眼瞇起,直盯得紀綱心里發毛。 「陛下,現在那位姜星火先生就在為二皇子講課。」 紀綱大汗淋漓,后背都濕透了,鄭重其事的回道。 姜星火? 朱棣默默念誦了一遍。 「帶朕去看看。」 朱棣有些好奇的說道。 「陛下,您如果直接過去,他們兩人必會避諱,您肯定聽不到他們的講課內容。」 紀綱面露難色,猶豫了一下,建議道:「他們講課的地點靠著詔獄的高墻,墻體的后面是一間密室....」 「你的意思是說,讓朕偷聽他們講課?」 朱棣揮手打斷了他接下來的話,質問道。 「回陛下,正是如此。」 紀綱躬身道:「臣竊以為,能讓二皇子殿下耐心聽課半月,這位姜星火先生的課,值得陛下一聽。」 「好,就按你說的辦。」 朱棣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心中的好奇越來越盛。 是啊,自己的兒子他哪能不了解。 朱高煦好勇斗狠,卻最煩學 文,就更別提聽課了。 能讓他耐心聽半個月,足以說明那個名叫姜星火的人,講的課肯定有點東西。 「是,臣遵旨。」 紀綱連忙應喏,隨后吩咐隨行的小吏去準備此事。 很快,朱棣便抵達了紀綱所說的密室,里面有一張桌案,上面擺放著筆墨紙硯。 有兩名小吏各據一方,準備謄錄詔獄里囚犯說話的內容,以防他們商議越獄之事。 朱棣進來之后,紀綱擺了擺手,命令兩名小吏讓出位置。 .... 另一頭。 「你說,宋太祖當年黃袍加身,他會不會擔心手下的那些軍頭們也來一次?」 姜星火給錢多多講課,道:「這就是宋朝中樞集權的根本由來。」 「我明白姜先生的意思了,永樂帝準備削藩,是怕別的藩王也來一次靖難之役?」 錢多多面露恍然之色,很快就明白了姜星火所說的另一層含義。 「咦,不對啊,據俺所知,永樂帝剛剛登基,并大肆賞了諸藩王,不像是要動手削藩的樣子啊?」 但很快,他又搖了搖頭。 「呵呵,既然你都把宋太祖比作永樂帝了,還不明白么?」 姜星火懶洋洋的說道:「削藩是必然進行的,賞賜卻有兩重意思。」 「明面上,他對諸藩王表達善意,以昭示他這個四哥跟建文那個翻臉不認親戚的大侄子不一樣。」 「暗地里,他的另一層意思是,他即使是削藩,也是像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一樣,不會強動刀兵。」 「這也是對諸藩王的保證,雖然削掉藩王手里的權力,但卻保證了他們世代榮華富貴。」 墻另一邊的密室里。 聽到這里,朱棣眉毛一挑。 這個名叫姜星火的讀書人,竟然一眼就看穿了自己的意圖,倒是有點意思。 「你說,這人只是方孝孺之前在鄉間任私塾時所教的一個弟子?」 想到此人的身份,朱棣看向紀綱。 「是的,陛下。」 紀綱回道:「因其乃是罪犯方孝孺之門生,故而亦處于本次誅十族的范圍之內,并于十日后問斬。」 「一個鄉間小子竟然有這般見識?他為何故意接近皇子,這是否建文余孽的暗中布置?」 朱棣冷著臉,淡淡地質問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