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dāng)年少年便是平遙中人,其父母皆是平遙本地人,只不過盡皆早年去世,留下少年一人茍活于世,不過少年還好有個爺爺,一家子也是信道之人。 不過唯獨(dú)少年,面見威嚴(yán)仙人神像,竟絲毫沒有敬畏之心,依舊是面無表情,少年目光和那座不知多少年的仙人神像,二者面面相對,少年竟沒有絲毫畏懼之心,依舊平淡風(fēng)云。仿佛還有些如魚得水的輕松感。 還是少年爺爺強(qiáng)行想要把少年摁倒在地,結(jié)結(jié)實(shí)實(shí)的給這位仙人磕頭,以示其虔誠之心,保佑少年。 最后少年還是未曾跪下去,最多不過是半跪而已,這可把少年爺爺氣的心急,少年本身也想為了父母跪下來,卻是另一只腳,怎么也跪不下來。 最后還是觀中一個道士制止住了,一開始還不曾作罷,最后,道士只得無奈道:“無量天尊,虔誠之心,天上仙人自然在看,心誠自然靈,大道并不拘泥于磕頭一事兒。”方才作罷。 這從此啊,少年這段也不知是福緣,還是孽緣,二者從此結(jié)緣,而后地方官兵叛亂,慘的還是黎明百姓,兵荒馬亂的年代,不過還好,戰(zhàn)火并未渲染到平遙,卻是涌現(xiàn)出不知多少山匪,最后無奈之下,少年爺爺也是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最后便只好交給了玄仙觀,若有機(jī)緣,入道修行倒也不錯,沒有那福分,也好活的長久些。 隨后少年一直跟著那個小道士修行,而機(jī)緣巧合之下,小道士也成了玄仙觀的觀主,小道士心善,常年會在樓閣之上,為眾生祈福,所修行功德為眾生所修,本來,玄仙觀還有大小樓閣不計二十余處,香火裊裊不斷,富貴人家也好,窮苦人家也罷,大多數(shù)都會來玄仙觀燒香祈福。 故而,此處吃喝不愁,可是自從道士成了觀主,觀內(nèi)的伙食那是,愈來愈少了,香火還有,可卻依舊不滿足開支,最后拆樓賣錢,大多數(shù)都給了山下的鎮(zhèn)子還有些許流民,給予他們煮粥了。 這些年來,玄仙觀也算是在老觀主的手中落寞了,不過卻是造福了山下不知多少老百姓,可惜了,香火卻斷絕了。 而后玄仙觀弟子盡皆離開,留下的也就只剩下四十年前,玄仙觀的老觀主從山下收了三個弟子,各賜他們一個不得了的道號,道一,道二,道三。 道生一,一生二,二升三,三生萬物。 老觀主不懂道法,但口氣卻不小,天下大道皆被他四人所占,全都丟了出去,毫無規(guī)矩可言。 而他自己嘛,也是自稱為道老大! 但就是這樣一個口氣極大的老頭兒,卻活了足足一百四十多年,一個言語之間悖逆的老頭子,居然還能長壽? 少年提著酒站在山門外,山門已然破損的不成樣子,當(dāng)年聽說還有一匾額,落款大方的寫著“玄仙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