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7章 殖民-《冉魏霸業》
第(1/3)頁
紅衣大炮還沒拉上來嗎?”冉閔詢問道。
旁邊的冉操稟告道:“父皇,這兩日下了雨,道路泥濘不堪,輜重部隊實在無法通行,進度緩慢。還需一日,紅衣大炮才能拉到前線!”
聞言,冉閔嘆了口氣說道:“看來是上天要讓咱們跟波斯人來一場短兵相接的廝殺了。”
戰斗一打響,魏軍首先發起進攻。
魏軍的戰術組織能一個人為最小單位行動——注意,他們的排列并不緊密,當波斯士卒遇上距離最近的威脅的時候,比如側翼,他們能輕松而簡單的朝向任何方向的正面,只要轉個身就可以了。
盡管波斯人的馬其頓密集方陣有其獨特的靈活性,能變換成各種各樣的隊型以適應各種地形和敵人陣型,但事實上密集方陣中要達到這點還是有點麻煩的,他們的長矛用起來就十分麻煩,何況還要快速的轉身?
比起魏軍,這種在亞歷山大時代非常靈活的隊型卻顯得遲鈍多了。
的確,波斯軍的密集方陣在戰斗一開始以排山倒海之勢擊潰了魏軍的左翼,但是麻煩就來了,戰場上地勢起伏不平,而且波斯人的密集方陣在追擊魏軍左翼的過程中難以保持隊型。
當魏軍的右翼擊退了波斯人的左翼之時,波斯人的密集方陣得勝的右翼卻調不過頭來了,魏軍就繞開密集方陣的正面,他們使用環首鐵刀和大盾的優勢就立刻體現出來了!
前進中的密集方陣不可能完全的保持的非常整齊,當方陣中出現空隙,魏軍就從側翼攻入方陣,用著長達21英尺的長矛的士兵怎么會是用環首鐵刀和大盾的魏軍的對手?
這個時候正是一寸短一寸險,擠在一起的波斯人連長矛都揮舞不開,何況除了第一排,后排的波斯士兵并沒有重甲和盾牌。
也就是說波斯人的密集方陣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這樣密集的方陣不得不依靠騎兵和其他兵種保護其兩翼,但騎兵是攻強于守,一旦被擊潰,密集方陣的側翼或者背后就容易受敵人攻擊,那么這種死板的陣型就可能潰散而一發不可收拾。
而且方陣缺乏協同性,很難用于包圍行動,只能與騎兵配合。
當年的亞歷山大并不是死用這種方陣,他的騎兵從某種意義上說才是真正的主力,而且也足夠的強大。
溝渠、樹林、山脊、河流等等障礙,也常使得密集方陣被分割或者阻擋隊型前進,一旦由此等原因造成陣型被破壞,那么產生的空隙很容易被敵人的近戰部隊利用,而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看到己方的一個步兵方陣被迅速擊潰,沙普爾二世氣壞了,直接命令軍隊沖上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