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作者注:本章建議配合BGM食用,推薦BGM:《Roots Main Theme》-Victor Butzelaar。請勿在樂評區留下書名或作者名,感謝合作。) 這是我幼年的時期發生的故事了。 我從小家貧,家中還有父親的妹妹,是我的小姑姑,比我大七歲,就像我的大姐一般。一家人雖然清貧,倒也知足快樂。 未曾想的是七歲那年,父親進山打獵時遭遇狼群。雖然被同行的人勉強帶回來,終究未能生還。經此變故,家中愈發困難起來了,雖然母親為別人漿洗衣裳貼補家用,家里還是日漸困窘下去。 母親雖決意守節,卻因為不忍見我面黃肌瘦、衣衫破舊的樣子,總是在夜里小聲痛哭。 小姑姑見狀,便對我母親說:“我已經十四歲了,這時候不嫁人,還要等到什么時候呢!大嫂不必擔心,只要好好地將諶兒撫養成人便是。”雖然母親極力勸阻,小姑姑還是自己找到了媒婆。 恰好媒婆說有人正在找續弦妻子,家中亦頗有家資,只是居住在山中諸多不便,將來恐難以回到娘家探親了。 小姑姑與母親抱頭痛哭,又對我說:“諶兒以后必要好好讀書。”便在吉日出嫁了。 小姑出嫁后,我家的家境好了一段日子,總算能吃飽飯了。卻不想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很快母親也因為思念父親而病倒。臨死前將剩下的銀錢全交給我,又托人將我帶到小姑家里投奔她。 小姑所嫁的是一戶姓柳的人家。這人確實居住在深山之中,母親委托的人在山外就因過于危險而止步,找了個借口將我丟在原地,自己偷偷離去了。 我正在荒野間躊躇落淚之時,卻見一個滿面陰沉的小廝,問我是何人,來做什么的。 我與他說清了事情始末,小廝說他正是柳家的小廝,出來采買日用品,于是將我帶進了山。 時至今日,五十年過去,初次見到山坳中那所宅子時的感覺,仍然像石碑上的銘文一樣清晰。 整所宅子矗立在林木過于緊密的圍繞中,顯得像一個潮濕黑暗的蟻穴露在地面上的部分;高大的圍墻上與檐上的青瓦間都遍布發黑的青苔,縱然在盛夏也使人覺得寒意森森。 在陰沉的氣氛中,小廝進去通報了,我留在院子里,不一會兒,便見我久別的小姑迎了出來。 我敘及別后的事情,小姑摸著我的頭感嘆:“沒有想到大嫂竟追隨大哥而去,實在是節婦啊。”便吩咐下人告訴姑丈。 姑丈派人回復小姑說,這種小事無需報給他,她作主便是。姑姑便讓我與她住在一個院子里,從此,我便在柳家借住,開始讀書識字。 我那時并不覺得姑丈異常,反倒因為他肯收留我,認為這實在是大善人。 姑丈姓柳,字長白,沉默寡言,除了吃飯與休息的時間,只是在書齋之中閉門讀書。 我問過小姑,姑丈家中究竟做的什么營生,為何從不見他出去謀生或與人來往,小姑亦不得而知,只是勉勵我:“以后阿諶也要與郎君一樣日以繼夜地讀書,考取功名,才能使錢家的境遇好起來啊。” 我于是專心觀察院中的其他人,從侍女處聽到,原來姑丈還有幾門妾室,俱是身懷六甲。未幾,又聽說有人似乎小產,連妾室的命都未能保住,拉出去一同埋了。 生死之事讓我感覺恐懼,小姑聽說,便放我兩日假在院中玩耍。我拿著小姑為我編的籠子,想像以前在家中時一樣尋找小蟲蜘蛛來玩,但一無所獲。 有一天,我在窗下讀書,聽到奴仆進了院子,匆忙報告一位姨娘正在臨盆。我看到姑丈匆匆出了院子,直到夜里也沒有回來。那天半夜我出門解手,見到隔壁院子書齋的方向似乎隱隱有燭光。 書齋與藏書樓不一樣,只有姑丈才能進去。我疑惑不解,不知姑丈半夜怎么還在讀書。好奇之下,將耳朵貼在墻邊,似乎依稀聽到簌簌翻書聲,心想姑丈實在是努力讀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