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兄長既然多喜看曹軍之情,為何不去投奔曹操呢?雖然年紀尚淺,但兄長可先從徐州境內推舉而入,隨后徐徐得升,日后必然也會有一席之地。” 諸葛氏這兩兄弟,如今都很年輕,但都因為戰亂之故,早已經對世事頗為了解,并且家中遷徙,路途艱險,看透了人情冷暖,知道這漢末戰亂已經到了何等地步。 諸葛亮更是少年老成,是以他們交談起來,基本上和二十及冠之人無二。 聽聞弟弟之言,諸葛亮猶豫了片刻。 才道:“曹操心中乃是霸道之路,但行仁義手段,真是令人捉摸不透,我不去曹地,便是因為摸不透他。” “曹氏麾下,已有數名謀臣,早已沒有諸葛氏一席之地,荀氏三杰已經牢牢占據主位,此后若是想要再去,須得二十年后方可。” “到那時,天下大勢將會再生變故,我還得等。” 諸葛亮澹然說道,年輕的他內心也十分清楚,現在可不是去許都的最好時機,他們諸葛氏已經沒了當年的人脈背景。 這年頭又不是如同此前一樣公車來征辟入仕。 曹操唯才是舉肯定是有代價的。 比如,他說誰有才,誰才是有才。 那就意味著推舉上去的人肯定都是曹氏之人,他們會依附成群,外姓之人日后若是想要官位,想要擢升,那就必須是向曹氏低頭。 這唯才是舉暗藏的門道,諸葛家族看得通透,所以他們還是寧愿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以求在這一場亂世之中,得以更好的生存下去。 亂世,對于大漢的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篩子,自古以來已是如此。 “再等等吧,且多關注北方占據,若是曹袁之爭落下帷幕,遲早乃是他們南下之事。” 那時的我,正值意氣風發之年,會等到我的明主。 …… 許都。 曹操大軍北上而回,在宛城安排好了兵馬部署之后,帶著張繡的兩萬子弟兵,這些都是大漢舊將兵馬,原本屬于張濟。 從西涼帶來者居多,善于騎兵征戰,年歲都在三十上下。 經驗豐富,而膂力不弱。 并且他們有精良軍備,懂得戰陣,日后操練起來十分方便,這一點是很多新兵所不具備的。 曹操剛回來。 荀或已經帶著文武在許都大門之前,十里之外相迎。 其中,董承、楊彪,劉備等人皆在此列。 他們在聽到宛城戰報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絕不可能。 這邊許都還在查探刺殺的消息,還在多方打聽荀瀟的情況,卻沒想到一轉臉人家已經去宛城立功了。 曹氏的幾個將軍則是面帶悠然自得之色。 自家大哥在宛城打下了如此瀟灑恣意的勝仗,那當然是值得吹好幾個晚上。 現在全軍都知道宛城發生了什么。 如此計策宛如鬼魅,簡直就不是人能想出來的辦法,在張繡投降之前就已經洞悉了張繡詐降之計策,并且親自為引。 以欲擒故縱之計,讓宛城徹底歸附。 這一仗,連天子劉協聽了都坐在榻上沉默許久,足足一刻鐘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甚至目光呆滯的在憂愁著什么。 若是真正忠于漢室之人看到他那模樣,必然可以想到他在憂愁著什么。 那是憂愁,如此大智又大勇之人,用兵宛如鬼魅,對人心洞察彷佛有非人之能,如何能從他的手中將大漢再拿回來。 而且這人,對天子一直都非常尊敬,只是在不宜察覺之中,掌控著朝堂上的一切。 可怕。 此時的城門之外,幾幫人的心思完全不同,各有喜憂,劉備更多的則是羨慕,帶著兩位結拜兄弟在遠遠張望者。 “二弟,三弟,曹孟德這一戰,聲名可比當年擊潰袁術更盛,比奪下徐州更妙,宛城雖是小地,但卻是南陽之要地,而南陽又是荊州之北面屏障。” “他如今徹底拿下了宛城,相當于已經早早將一只腳踏進了荊州。” “大哥,這仗打得確實漂亮,曹司空不愧其名也,恐怕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了,”關羽輕撫胡須,柔聲感嘆。 劉備一愣,當即回頭用旁光偷看了一眼關羽,快速的道:“這叫什么話?我意思是此戰匪夷所思,怎么可能真的這么漂亮!肯定是有什么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 “這勝負之數,豈能聽個戰果?那肯定是修飾過才會如此!” 張飛連忙拉住了,笑著勸說,“哈哈,大哥,二哥就是隨意夸贊一番,您著什么急。” “我,我著急了嗎?”劉備眨了眨眼睛。 “沒有啊!?我哪著急了。” 關羽茫然點點頭,“是有點,是有點急。” “沒有沒有,沒急。” “沒急吧。” 劉備隨意都囔了幾句,心緒平復下來,但他剛才情急之下所說的話,到也算是提醒了自己。 絕對沒那么簡單,這仗打得話本都不敢這么寫,憑什么。 絕對還有些什么個中兇險,是世人所不知道的。 說話間,曹操的車馬已經到了荀或之駕前,此時荀或直接到了門前來,躬身相迎。 曹操剛一出來,愣住了。 “啊哼?!” 他愣神的片刻,不自覺的笑出了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