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管怎么樣遼東冬天有多冷,但土地肥沃,夏天種些番薯也是能種活的,朕會給遼東的明朝百姓分發大量的土地,到時候你們的人會越來越少,明朝百姓會越來越多。” 多爾袞和皇太極兩個人不知道該說什么。 或許你女真族是真的毀在他們兩個手上了。 最后,朱由校看看兩個人說:“朕給了你們最好的裝備,你們也該為朕做事了。” “去西邊吧,你們作為前鋒官,朕還會有大軍跟隨,等替朕打下準噶爾汗國。” 朱由校在朝廷上宣布,要對準噶爾發動戰爭的事情,沒有引起任何的轟動。 仿佛在他們的心目中,朱由校發動戰爭是一個正常的事情,大明打了那么多年仗,好像也沒虧過。 一場又一場的勝利,把朱由校的威望推到最高。 明朝天下的文武大臣心里都非常清楚,無論是什么人,都根本沒辦法抗衡朱由校。 他們能做的只是俯首聽令。 不過,現在的文武大臣對于戰爭,倒也不是特別排斥,因為他們發現戰爭不一定是虧本的,不一定會讓朝廷入不敷出,反而會得到大量的利益。 就比如說,上次大明朝廷進攻遼東所謂大金汗國,最后從建奴的那個所謂的皇宮里面,收刮出了大量的金銀財寶,足以支持所有的軍隊和輔助民夫的軍餉和撫恤以及賞賜,甚至還有大量的財寶帶回來。 只要朱由校可以讓朝廷一直贏,得到朝廷幾年的稅收,就可以大大鼓舞了朝廷的大臣以及軍官。 當朱由校提出要西征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大神拒絕這場戰爭。 明朝肯定會獲得勝利,榮耀最后也肯定會屬于他們。 事實上,明朝對準噶爾汗國的這場戰爭,打得可以說是非常艱難。 雖然明朝軍隊有最先進的裝備,有最勇勐的視頻,但是這場仗還是很艱地才能夠打贏了。 為此這場戰爭足足進行了五年,明朝軍隊損失了將近兩萬的士兵。 明朝將領的損失也是出乎意料的大。 皇太極戰死,曹文詔戰死,許顯純少了一條手臂,多爾袞瞎了一只眼睛,魏忠賢在西邊死于水土不服。 誰都明白這場戰爭對于朱由校的意義,你明白這場戰爭對于大明的意義,誰也不敢提出中止這場戰爭。 慘烈的五年過去了,大明朝廷才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又幾乎花了兩年的時間,明朝才基本上平定了西邊的隱患。 當這場戰爭停止之后,但明朝幾乎花了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 那么十多年下來,明朝的百姓才真正算得上是安居樂業,大明國力愈發強盛,大明的商船和戰船頻頻出海,最遠的已經開始與歐洲的軍隊進行接觸了。 而此時的朱由校,已經被視認為可以媲美朱元章和朱棣的明朝大帝了。 史稱,大明中興之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