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39章 正文完(精修)-《深宮嬌纏》


    第(1/3)頁

    從那以后,  沈如霜就把這個道理一直記在心里,既然不可能為了這么點小事兒回到皇宮,那就沒必要多問多想,  否則就是自尋煩惱,落在別人眼里也覺得奇怪。

    畢竟她現在和街坊鄰居一樣都是平民百姓,  再也不是曾經的皇后了,天家的事情再大也大不過柴米油鹽,要想把小日子安安穩穩地過好,每日的一茶一飯都要精心準備,  院子里收養的貓貓狗狗也需要她照料。

    這也是平淡日子的好處,想要悠閑的時候可以懶散地躺一整天,但若是想要忙起來,  隨隨便便就能找到不少事情做,每做完一件事還格外歡欣自在,能夠清清楚楚地看到收獲和成果。

    所以沈如霜為了不讓自己有閑心去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特意把生活填的滿滿當當,  不過大半個月的功夫,院子里種下了各色各樣的花花草草,她還親手給小貓加餐,吃的當真比人還好,  個個木桶般圓滾滾的,一看到她就撒嬌地翻肚皮。

    市井里的日子花不了太多銀錢,  她身上的銀兩足夠隨意揮霍一輩子,  于是每旬都抽出時間去一趟市鎮,除了去驛館查問是否有京城來的信之外,  還會買些菜譜和廚具,  研究美食佳肴分給街坊鄰居,  關系也更為融洽,每日都竄門閑談,偶爾有年紀相仿的姑娘來她的屋子小住幾日,她也不會是孤零零一個人,總能找到人與她一同談笑解悶,分享點滴所得。

    有一回她在市鎮上看到一家琴行,一眼就被擺在中央的琵琶吸引了目光,驀然間想起她幼時就格外喜歡琵琶,原本也有一把琵琶是外婆傳下來的,盡管材質不僅不名貴還有些低劣,琴弦斷了好幾根,家里都沒銀錢換上新的,阿娘還是手把手地教她彈奏,讓她在艱苦的童年也能找到一絲歡樂。

    那時候買不起琴譜,也沒什么師傅教導,她皆是逮著機會就照著樂譜一筆一劃記下來的,包括那些流傳在街巷之中叫不出名字的小調,她也憑著記憶寫了下來,十幾年攢夠了厚厚一沓宣紙,裝訂成冊后寶貝似的帶在身邊,后來進了皇宮也一直收著。

    只可惜,那本琴譜的一角在當初的爭執中被蕭凌安燒壞了,琵琶也在她懷著阿淮逃離皇宮的時候燒毀在大火之中,從此以后她就再也沒有碰過這些東西。

    如今生活悠閑舒心,她的心境也變了許多,追憶起過往的種種遺憾,當即就買下琵琶和琴譜,一路抱回了小院里日日彈奏。

    琴譜上的曲子大多是陽春白雪,她練了一段時日還是不太習慣,干脆就暫且放在一邊,隨性彈著多年前阿娘手把手教她的城南小調,身姿在午后的暖陽下伴著琴音搖晃,清麗純澈的雙眸微微瞇起。

    還記得當年在京城中彈奏的時候,無人喜歡這首曲子,難得遇上宮人愿意真心欣賞,蕭凌安又只想獨自將她占有,逼著她此生只能彈給他一個人聽。

    雖然她琴技不如樂師,境界不如文人墨客,但她亦是懂得琴音只為知音而彈,蕭凌安始終不懂得她的心意,所以無論如何相逼,至今也沒能聽到。

    思及此,沈如霜才后知后覺的意識到,她又莫名其妙地想起和蕭凌安相關的事情來了,趕忙整理著飄飛的思緒,不悅地撇撇嘴。

    這些日子還是會聽到街頭巷尾議論起宮中兵變,難免會提到蕭凌安受傷的事兒,她已經習慣了每次都按捺住想要上前詢問的欲望,可耳朵還是不自覺地仔細聽著,將每個字都聽得清清楚楚,像是要從每句話中找到新的消息。

    京城山高水遠,城北又比城南閉塞許多,所以她無論聽了多少次還是那些車轱轆話,到最后只要聽了開頭一句都能猜到末尾一句,甚至是那些人要感慨些什么都料到了。

    盡管如此,她還是每一回都不禁湊上去聽著,想著萬一這回就有新的消息了呢?萬一因為她一時疏忽錯過了如何是好?

    沈如霜自己也說不清這究竟是為了什么,心中安慰著興許是知道了蕭凌安還好好活著,她也能更加放心地在姑蘇待下去,否則他若是有個三長兩短,倒霉的還是稚嫩的阿淮,定會被當做傀儡丟出來頂替。

    抑或是告訴自己,在她一生最美最好的七年光陰之中,蕭凌安無論好壞都濃墨重彩地來過,他們之間的糾纏也太深了,想要在短短數月內完全忘記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偶爾想起來也不算是什么,總有一天會完全放下的。

    她只要安安心心過好眼下的日子,然后等著那一天的到來。

    又過了一段時日,街頭巷尾談論蕭凌安傷勢之人變得越來越少,漸漸地就再也聽不見聲音了,畢竟這件事情離他們太遠,有時候甚至都不大聽得懂來龍去脈,家長里短終將把每個人的生活填滿。

    沈如霜的心底閃過一絲連她自己都察覺不到的失落,愣怔地在院子里佇立了片刻,等到日暮之時才收拾碗筷進了屋。

    后來她也漸漸不多想這件事了,除了曾經的習慣改不掉和莫名其妙想起同蕭凌安的過往之外,日子過得簡單平靜。

    直到她收到從京城來的兩封信,波瀾不驚的心緒才再次泛起漣漪。

    一封來自阿淮,一封來自玉竹,她還沒看完淚水就簌簌地落下,打濕了輕薄柔軟的宣紙,抬眸望向京城的方向,眸光變得猶豫和躊躇。

    *

    冬去春來,一晃眼大半年過去了,蕭凌安還是沒有收到半點沈如霜的消息,傷口就算恢復得再慢也愈合了,連傷疤都淡了很多。

    當初他剛受傷的時候,總是妄想著能夠以此引霜兒回來,他不信自己與她夫妻多年,他都性命垂危了,霜兒還是不愿意回來看一眼,難道就不擔心他真的有什么好歹嗎?

    他等了一旬也沒有消息,但他不肯甘心,偷偷將每日送來的湯藥都倒在了盆栽之中,讓剛有好轉的病情變得更加嚴重,一度到了意識模糊的時候,還讓周恒之把消息夸大了傳出去,務必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這件事。

    可是事與愿違,他依舊沒有得到霜兒的消息,最后這點心思還被周恒之和安公公看了出來,一個苦口婆心每日在跟前勸阻,另一個冒著性命違抗圣旨,不僅沒有把消息一波又一波地傳出去,反而想法子讓這件事平息了。

    蕭凌安此時高燒不退,渾身滾燙,心神更是凌亂得沒有力氣思考,用最后一絲力氣摔碎了藥碗,厲聲斥責了這兩個人,還威脅說要一個杖斃一個流放。

    誰知二人都沒有退縮,周恒之只告訴他一點,他是大梁的陛下,若是再這樣鬧下去,天下都會因為他而動蕩,萬一皇后娘娘并不在完全安全的地方,他這么做只會間接害了所愛之人。

    蕭凌安氣得險些一口心頭血從喉間吐出來,費勁地把這股怒火壓下去,冷靜下來后不得不承認周恒之言之有理,就算他再想找到霜兒,也不能做任何可能傷害她的事情,后來又撐了三日還是沒有消息,這才開始好好吃藥調理。

    只不過,自從完全和霜兒斷了關系,朝中的暗流又全部平息之后,蕭凌安有了許多空閑的時候,心中愈發空虛消沉,一年過去后清瘦了不少,情至深處時只能借酒澆愁,甚至連看見阿淮都會想起沈如霜的面容,有時候連他也不敢見,生怕挑起心底的愁緒。

    阿淮倒是巴不得這個壞蛋父皇別來煩他,雖然每次面上都是乖巧地配合他考察功課,但心里認定是父皇對不起阿娘,如今阿娘走了多半是父皇的緣故,倔強地從未主動找過蕭凌安,孤單的時候就一個人玩耍。

    可他畢竟是個孩子,看到重華宮的世子表兄有蕭凌月疼愛,心里難免羨慕又失落,加之賢太妃只是順帶著照顧他罷了,恒兒才是她的親生心頭寶,時常有些疏忽的地方,阿淮就更加寂寞了。

    他知道玉竹姐姐是真正關心她的人,也是阿娘的心腹,心想著若是阿娘知道他一個人在宮中因為想她而難過,她遠在天涯也不會好受,所以每次都不讓眼眶里的淚水落下來,在玉竹面前永遠是笑嘻嘻的天真無邪模樣,只能一個人在深夜用被子蒙著腦袋輕聲抽泣。

    玉竹細心照顧著阿淮的起居生活,衣食住行,連功課也免不了操心,有一日發現阿淮的寢殿有輕微的哭聲,早上伺候他更衣洗漱的時候摸到枕頭上一片濕潤,后來偶然間看到阿淮一個人對著御花園的石頭說他想阿娘了,這才徹底沒繃住,用手帕捂著嘴偷偷落淚。

    她實在看不過去,阿淮太過懂事乖巧,連哭訴和難過都只會一個人忍受,她又不好直接揭露這孩子小心翼翼做下的這一切,保護著他的自尊心,只能寫信把這些都告訴了沈如霜。

    這時候阿淮也學會了寫字,堅持要親自給沈如霜寫信,用歪歪扭扭如同小蝌蚪一般的字體告訴阿娘自己一切都好,讓她好好在外面待著,他過得錦衣玉食,不會經常想阿娘的。

    這兩封信同時到了沈如霜的手中,她一看就都明白了,仿佛都能看到阿淮偷偷抹淚的模樣,心疼得連飯也吃不下,一遍遍撫摸著他的來信,整夜整夜睡不著。

    身為阿淮的娘親,她終究是愧對于他,若是這孩子怨怪她也就罷了,這樣她心里還能好受些,偏偏阿淮懂事得讓人心疼,讓她愈發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光是寫信根本不能緩解這孩子心中的思念和憂愁,他這個年歲又是開蒙讀書和明白事理的時候,若是一直壓抑在心里,難保不會發生什么難以預料的事情,她也想讓這孩子知曉阿娘心里有他,思念阿娘可以放心大膽地說出口,不要一個人憋在心里。

    真正讓沈如霜猶豫的是,她若是回去了,還能不能回來,又該怎么樣與蕭凌安再次相見。

    這件事情在心中盤桓了很久,沈如霜覺得不能再這樣任其發展下去,讓玉竹旁敲側擊打探蕭凌安的心思和消息,小心翼翼地談起關于她的事情,其中亦是包括如果以后還想走,他是否還會同曾經那樣全天下將她抓回來,逼著她在宮里過籠中之鳥的日子。

    玉竹不及蕭凌安心思深沉,只稍微涉及了這些事兒就被蕭凌安聽出了異樣,三兩句話一繞就招架不住了,心中懊惱悔恨地以為沈如霜會暴露蹤跡,做好了打死也不開口說出實情的準備,抱著必死的決心跪在蕭凌安面前。

    誰料,她只望見蕭凌安佇立在高臺之上,身影單薄落寂地映照在冰冷的地上,陰翳淺淺將她籠罩,笑容是近乎麻木的酸苦,黯淡的鳳眸中盡是疲憊和倦怠,手指一下一下地在檀木桌上敲擊出空蕩蕩的回響,輕聲道:

    “你不必怕,她自由了。”

    *

    當沈如霜收到玉竹的回信時,她很是懷疑這句話當真是蕭凌安親口說的,反反復復檢查著信紙,生怕這是蕭凌安使了手段讓人替換掉的,為的就是用花言巧語引她回去,然后重蹈覆轍。

    可這確實是玉竹的字跡,連信紙的邊緣都有著她們約定好的暗號痕跡,就算蕭凌安要模仿,也不會如此相像吧?

    沈如霜做著最后的掙扎,腦海中回憶起最后一次看見蕭凌安時是什么模樣,記憶變得模糊又零碎,似乎是已經忘記了許多細節。

    她只是隱約記得,那個時候追到停鶴居的蕭凌安已經虛弱無力,看向她的目光帶著懇求與釋然,相較從前沒有了凌厲和果決,言行舉止似乎都很小心在意,如履薄冰般生怕做錯事說錯話了,她會生氣再也不理會他。

    最后一次蕭凌安來停鶴居的時候,他似乎說,想讓她回去和阿淮過除夕,哪怕是以后想走也不阻攔。

    當初她以為這是一句哄騙她的玩笑話,蕭凌安最會騙人了,手段和圈套層出不窮,她這些年沒少吃虧,想都沒想就一口否決,從未想過他是認真的。

    如今經過一年的冷靜思考和積淀,再加之玉竹這封信上所說的內容,沈如霜現在才覺得說不準此話有幾分可信,她冷落了蕭凌安這么久,二人之間幾乎徹底斷絕,他若是真的悔悟了,就應該選擇放手。

    既然如此,她總要試一試。

    沈如霜在第二年秋,收拾了包袱從城北啟程,并不急著立刻去京城,而是悠閑自在地一路走一路欣賞著風光,等到越往北天氣越冷,過了小半月后進入了深秋,剛好是阿淮的生辰。

    她回宮的事情沒有告訴任何人,為的就是給阿淮一個驚喜。

    從蕭凌安身上得來的青龍玉佩她一直帶著,憑借此物輕輕松松地進了宮門,關照那些守衛先不要通傳蕭凌安,兀自先去了鳳儀宮想看看阿淮。

    未曾想蕭凌安還是惦記著這個孩子,在阿淮生辰這一日早早結束了政事,守在偏殿內陪著阿淮玩耍說話,盡管阿淮并不是很想搭理他,甚至好幾回都冷冷地將他堵了回去,蕭凌安也沒有分毫慍怒,始終耐心冷靜地陪在身邊。

    沈如霜躡手躡腳地走過去,捂住了瞪大雙眸要叫出聲的玉竹,關上門后才出現在二人面前。

    “娘......娘親......”

    阿淮率先看到沈如霜,驚訝又惶恐地望著她,還揉了揉眼睛掐了自己一把,細嫩的小胳膊都留下了紅痕,這才反應過來一切都不是夢,淚水瞬間布滿了白皙的小臉蛋,跌跌撞撞地朝著她跑去。

    沈如霜本以為自己這段時日修身養性,已經不會因為尋常事情動心落淚,可是在看到阿淮因為跑的太著急而險些摔倒的時候,還是禁不住紅了眼眶,緊緊將這孩子摟在懷中。

    經過一年多的成長,阿淮比原來高了許多,身上也愈發修長結實,不再是原來圓滾滾一團的模樣,眉眼長開了不少,乍一看去更多像蕭凌安,可那分靈動純澈的氣韻卻像極了她,讓原本冷厲的面容變得柔和秀美。

    阿淮在沈如霜懷中撒嬌打滾,過了好一會才放開手,轉頭對上蕭凌安深沉的雙眸,訕訕笑著勉強將阿娘放開,把懷中的位置讓給父皇,還識趣地退了出去。

    “霜兒,你可有想過朕?”

    蕭凌安麻木黯淡的眸光剎那間有了光亮,心緒是這些年來從未有過的激動和歡喜,心口猛烈地起起伏伏,眼眶酸澀地撫摸著沈如霜的臉頰,直到實實在在觸及光潔細膩的肌膚和殷紅的唇瓣之時,才敢相信他的霜兒真的在眼前。

    他死死將沈如霜攬入懷中,手掌禁錮著她的脊背不肯放開,恨不得將她整個人都融入骨血,與他自己融為一體,一聲似悲似喜的嗚咽從喉嚨里傳來。

    沈如霜被他壓得喘不過氣,想要將他推開卻終究沒有這么做,眸光比蕭凌安要冷靜沉穩許多,甚至看上去沒有什么波瀾,只是多了幾分比往常復雜的情緒,伸出手想要回應著蕭凌安的擁抱,可終究還是在半空中落下。

    她沒有回答蕭凌安的話,只是恬靜溫婉地嫣然一笑,輕聲道:

    “陛下,這是阿淮的生辰。”

    言下之意,她還是看在阿淮的份上,才愿意回來看一眼。

    蕭凌安抱著她的力道有片刻的松懈,唇角的笑意微微凝滯,苦澀中帶著些許委屈,低低的“嗯”了一聲也不再多說些什么,埋在霜兒的頸間嗅著芬芳。

    他現在亦是看明白了,只要霜兒能回來看一眼就應該滿足,無論她是為了阿淮也好,當做施舍也好,勉為其難地配合也好,只要能實實在在擁入懷中,就是對他曾經犯下的錯事的莫大寬容。

    他們相隔許久未見,但興許是相伴多年的緣故,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默契,彼此之間閉口不提過往,面上皆是安定滿足。

    沈如霜為阿淮做了銀絲面,順便也給了蕭凌安一碗,讓他眼巴巴地看了很久也沒舍得動筷,直到阿淮吃完了一臉奇怪地看著他,才緩緩地送入口中,細嚼慢咽如同是山珍海味,連湯汁都沒有剩下。

    他們陪著阿淮在院子里放煙火,像尋常人家般在膳房里一起做飯,沈如霜在灶臺上忙活,蕭凌安褪下繡龍長衫,挽起袖子給她打下手,被煙熏火燎的柴火熏得嗆咳時,也不忘含笑偷瞄一眼沈如霜,阿淮搬了張小板凳在水池上洗菜,美好得像是一閃即逝的美夢。

    時至深夜,阿淮玩累了睡了過去,明日照舊要去上學堂,由玉竹照料著帶走了,蕭凌安換上寢衣摟著沈如霜,發燙的胸膛他貼著她薄薄的脊背,讓她舒舒服服地枕著他的臂彎,借著昏暗跳動的燭光細細端詳著她的面容,仿佛要把每一處都深深烙在心里。

    “霜兒,你還會走嗎?能不能不要離開朕?”

    蕭凌安的指尖在沈如霜臉側摩挲,見她不為所動的模樣忽然間覺得凌亂無措,聲音顫抖地將臉側貼在她的心口。

    空氣中是一片寂靜,沈如霜臉色沒有絲毫改變,連蕭凌安也看不出答案,只是在許久之后從床頭拿出一個小小的陶瓷小罐,遞給蕭凌安,微微笑道:

    “這是今年曬干的桂花,你用來泡茶喝,可以喝到明年。”

    蕭凌安小心翼翼地接過,寶貝似的放在了掌心之中,鄭重地點了點頭。

    他始終沒有等到沈如霜的回答,但是他睡夢中想,霜兒給他桂花泡茶,應當是惦記著他的吧,霜兒應該不會走了。

    這一覺睡得安穩踏實,蕭凌安從未睡得這么深沉,醒來的時候下意識撫摸床榻,卻只剩下一片冰涼。

    她終究還是走了,他留不住。

    “陛下......”安公公前來伺候蕭凌安上朝,已經得到了皇后娘娘出宮的消息,不知所措地趕來請示詢問,又不知如何開口。

    “無妨,上朝吧。”蕭凌安鳳眸中閃過失落和無奈,苦笑著道。

    他沒有讓人去找沈如霜,也不會去攔著她,這一次他沒有騙她。

    他相信霜兒還會回來的,只要他愿意一直等下去。

    真正的愛不是囚于籠中的鳥雀,而是打開籠子之后,她依然愿意停留在你的肩上。

    *

    蕭凌安遵守了承諾,沈如霜也安心很多,往后的幾年又陸陸續續回來幾次,每年的阿淮生辰、除夕、中秋,都會來皇宮聚一聚。

    其中有一年,在蕭凌安的強烈渴求之下,她在七夕也來了一次,不過也就只有一次而已,是她僅有的心軟,蕭凌安再怎么求也沒有了。

    每次她都會帶回來當季曬干的鮮花,囑咐蕭凌安泡茶喝,小罐里的量有多有少。

    后來蕭凌安才明白,等到他喝完這一罐的時候,就能再次見到霜兒了。

    直到阿淮長到了七歲,變得聰慧機敏頗會察言觀色的時候,忽然在沈如霜將要離開時拉著她的手,細細打量著她眉眼間的每一分神色,乖巧又認真地說道:

    “阿娘,阿淮已經長大了,一個人也很好,你也要安安心心過日子。”

    沈如霜一愣,隨后笑著應聲,放下小罐就離開了。

    半年過去,蕭凌安已經將罐子里的桂花都喝完了,但這次卻沒有等到沈如霜。

    他瞬間慌了神,一會兒覺得霜兒出事了才不會回來,一會兒又想著霜兒變心了,連他們間的藕斷絲連都不愿意保持,憶起這些年屈指可數的溫存,丟了魂魄般在養心殿游蕩。

    沈如霜回來的次數越來越少,漸漸地變成只有中秋回來,看到阿淮學業有成,一副小大人的成熟模樣后,一連兩年都沒有回來過。

    蕭凌安再也等不到沈如霜,心思一天天消沉下去,想要去找她又必須遵守放手給她自由的諾言,只能孤單寂寞地在皇宮之內等待著,心緒煩躁沉悶,朝政之事很多都處理得不夠完善。

    南疆邊境摩擦不斷,部落首領向他提出要劃分一座綠洲小城給他們,這座小城并不重要,于大梁而言可有可無,按道理來說蕭凌安不應該把他們往死里逼,但僅僅因為是使臣在覲見的時候提到了沈如霜,惹得蕭凌安心神不寧,一氣之下就回絕了。

    此后南疆的情勢愈發復雜,奏折小山般堆積在養心殿,蕭凌安依舊視而不見,朝中大臣議論紛紛。

    其實他亦是知道不應當這么做,只是想再多一點時間緩解心中的痛苦和煩悶,等到好些了再來處置。

    他現在覺得可笑,這把龍椅是他當初賠上太多東西才得來的,其中包括和霜兒最美好的日子,如今卻成了最沉重的枷鎖,讓他連偶爾任性的自由都沒有。

    誰知他還沒有動手,阿淮就帶著周恒之還有幾個大臣找上他了。

    原來是這孩子太有主意,一發覺形式不對的時候,就在幾個大臣間周旋了許久,這才暫且穩住了局面,連閱盡世事的幾位權臣都驚嘆于小皇子的才能。

    蕭凌安屏退眾人,望著身量才到自己胸膛的阿淮,臉龐已經出具棱角,眸光一如他當年那般銳利明亮,仿佛只要得到機會就能大展拳腳,似笑非笑地輕嘆一聲,聲音低啞沉重道:

    “這天下早晚是你的,犯不著現在著急。”

    “父皇,這重要嗎?天下從來不屬于誰,千秋萬代總會易主,你卻把真正屬于你的弄丟了。”

    阿淮眸光堅定地望著蕭凌安,聲音還帶著些稚嫩之氣,但說出來的話讓蕭凌安都啞口無言。

    “父皇,去找她吧。”

    聞言,蕭凌安眸光愣怔地望了阿淮一眼,當即就知道他說的是誰,身形頹然地倚靠在門框上,落寂道:

    “朕......找不到她。”

    “若是連你都找不到,這世上也無人能找到了。”阿淮凝視著蕭凌安失魂落魄的模樣,難得認真地多看了幾眼,聲音中帶著幾分安慰,鄭重道:

    “父皇,好好問問你的心,你一定能找到她,況且......你怎么她沒有在等你呢?”

    蕭凌安如夢初醒地抬起頭,黯淡的目光在聽到最后一句話的時候閃了閃,驟然間像是在黑暗中抓住一縷天光,緩慢卻堅決地直起了身子。

    *

    三個月后,蕭凌安下旨讓太子蕭連淮代政數月,太傅周恒之和其他幾個心腹大臣輔佐監政,重大事務讓人送到他面前定奪。

    他要出一趟遠門,他要去找霜兒。

    只不過,他這次孤身前往,不再是矜貴孤傲的帝王,而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旅人,也不是為了將她帶回去鎖在宮中,只是想為這些年尋一個結果。

    正是初春時節,江南姑蘇城連綿不絕地下著小雨,滴答滴答地落在屋檐,形成細密的水簾,蕭凌安撐著油紙傘也渾身濕透,松動的青石板濺起雨水打濕鞋襪,只能被困在客棧之內,等雨停了再去尋找。

    他靜坐窗邊,望著寥寥行人在縱橫交錯的街道上走過,身影皆是陌生又匆忙,讓他燃起的希望和期盼被雨水澆滅,輕嘆一聲將鳳眸落在茶盞上。

    不知為何,他總覺得霜兒回到姑蘇城,回到最開始的地方。

    雨停的時候將近黃昏,蕭凌安循著記憶來到了城南的巷子,但打聽之后才知道早就拆沒了,原來的住戶也散了,心緒在瞬間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怔了好一會才再次邁開腳步,漫無目的地在城內晃蕩著。

    他這一日從城南找到城北,還是沒有發現沈如霜的蹤跡,行至最后一個靠近田野的小巷時,他的靴底都有些磨破了,地上殘存的雨水毫不客氣地侵襲而來,潮濕黏膩地每走一步都是煎熬。

    夕陽破云而出,金橙色的彩霞燦爛無邊,明亮的光線照耀在剛下過雨的地面上,蒸騰而上的水汽在四周縈繞著揮散不去,朦朧迷離如同輕紗白霧,讓蕭凌安的視線看不到太遠的地方,只能摸索著在小巷里行走。

    忽然間,他聽到了一陣琵琶聲,曲子是江南小調,他從未聽過,卻覺得格外親切熟悉。

    蕭凌安的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快步順著琴音朝著小巷深處走去,呼吸愈發急促凌亂,眸中閃著星星點點的光彩,如同晚霞灑落的碎金。

    琴音在一扇小門前變得最為清亮悅耳,最聽到腳步聲后戛然而止。

    蕭凌安心口起伏地抬眸望去,只見朦朧水汽籠罩著一個窈窕纖弱的身影,隱約可見眸光純澈清亮,臉龐溫婉秀麗,她輕輕將琵琶擱置在一旁,院子里的小貓就親昵地跳進了她的懷中,調皮地在潔白衣衫上印下濕漉漉的爪印。

    “霜兒......”

    蕭凌安顫聲喚出口,一動不動地凝視著眼前之人。

    水汽如同似有似無的屏障般縈繞在二人之間,看似層層疊疊,實則只要邁一步就能破除。

    他看到眼前之人轉過身,日思夜想的面容映入眼簾。

    沈如霜眸光瀲滟地笑了,眉眼間是一片歲月靜好,溫婉恬靜地對上蕭凌安的目光,一如多年前無數次對視那般,讓他剎那間仿佛回到了從前。

    她的殷紅的唇瓣一張一合,似是在說著什么,但是聲音輕盈細弱,還未穿過水霧就被遮蓋住了,只望見唇角的笑意如同海棠盛放。

    蕭凌安傾身向前,用盡每一分神思聽著,他終于真真切切地聽清楚了,纖長眼睫隨之微微發顫,她說的是:

    “夫君。”

    【正文完】

    言下之意,她還是看在阿淮的份上,才愿意回來看一眼。

    蕭凌安抱著她的力道有片刻的松懈,唇角的笑意微微凝滯,苦澀中帶著些許委屈,低低的“嗯”了一聲也不再多說些什么,埋在霜兒的頸間嗅著芬芳。

    他現在亦是看明白了,只要霜兒能回來看一眼就應該滿足,無論她是為了阿淮也好,當做施舍也好,勉為其難地配合也好,只要能實實在在擁入懷中,就是對他曾經犯下的錯事的莫大寬容。

    他們相隔許久未見,但興許是相伴多年的緣故,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默契,彼此之間閉口不提過往,面上皆是安定滿足。

    沈如霜為阿淮做了銀絲面,順便也給了蕭凌安一碗,讓他眼巴巴地看了很久也沒舍得動筷,直到阿淮吃完了一臉奇怪地看著他,才緩緩地送入口中,細嚼慢咽如同是山珍海味,連湯汁都沒有剩下。

    他們陪著阿淮在院子里放煙火,像尋常人家般在膳房里一起做飯,沈如霜在灶臺上忙活,蕭凌安褪下繡龍長衫,挽起袖子給她打下手,被煙熏火燎的柴火熏得嗆咳時,也不忘含笑偷瞄一眼沈如霜,阿淮搬了張小板凳在水池上洗菜,美好得像是一閃即逝的美夢。

    時至深夜,阿淮玩累了睡了過去,明日照舊要去上學堂,由玉竹照料著帶走了,蕭凌安換上寢衣摟著沈如霜,發燙的胸膛他貼著她薄薄的脊背,讓她舒舒服服地枕著他的臂彎,借著昏暗跳動的燭光細細端詳著她的面容,仿佛要把每一處都深深烙在心里。

    “霜兒,你還會走嗎?能不能不要離開朕?”

    蕭凌安的指尖在沈如霜臉側摩挲,見她不為所動的模樣忽然間覺得凌亂無措,聲音顫抖地將臉側貼在她的心口。

    空氣中是一片寂靜,沈如霜臉色沒有絲毫改變,連蕭凌安也看不出答案,只是在許久之后從床頭拿出一個小小的陶瓷小罐,遞給蕭凌安,微微笑道:

    “這是今年曬干的桂花,你用來泡茶喝,可以喝到明年。”

    蕭凌安小心翼翼地接過,寶貝似的放在了掌心之中,鄭重地點了點頭。

    他始終沒有等到沈如霜的回答,但是他睡夢中想,霜兒給他桂花泡茶,應當是惦記著他的吧,霜兒應該不會走了。

    這一覺睡得安穩踏實,蕭凌安從未睡得這么深沉,醒來的時候下意識撫摸床榻,卻只剩下一片冰涼。

    她終究還是走了,他留不住。

    “陛下......”安公公前來伺候蕭凌安上朝,已經得到了皇后娘娘出宮的消息,不知所措地趕來請示詢問,又不知如何開口。

    “無妨,上朝吧。”蕭凌安鳳眸中閃過失落和無奈,苦笑著道。

    他沒有讓人去找沈如霜,也不會去攔著她,這一次他沒有騙她。

    他相信霜兒還會回來的,只要他愿意一直等下去。

    真正的愛不是囚于籠中的鳥雀,而是打開籠子之后,她依然愿意停留在你的肩上。

    *

    蕭凌安遵守了承諾,沈如霜也安心很多,往后的幾年又陸陸續續回來幾次,每年的阿淮生辰、除夕、中秋,都會來皇宮聚一聚。

    其中有一年,在蕭凌安的強烈渴求之下,她在七夕也來了一次,不過也就只有一次而已,是她僅有的心軟,蕭凌安再怎么求也沒有了。

    每次她都會帶回來當季曬干的鮮花,囑咐蕭凌安泡茶喝,小罐里的量有多有少。

    后來蕭凌安才明白,等到他喝完這一罐的時候,就能再次見到霜兒了。

    直到阿淮長到了七歲,變得聰慧機敏頗會察言觀色的時候,忽然在沈如霜將要離開時拉著她的手,細細打量著她眉眼間的每一分神色,乖巧又認真地說道:

    “阿娘,阿淮已經長大了,一個人也很好,你也要安安心心過日子。”

    沈如霜一愣,隨后笑著應聲,放下小罐就離開了。

    半年過去,蕭凌安已經將罐子里的桂花都喝完了,但這次卻沒有等到沈如霜。

    他瞬間慌了神,一會兒覺得霜兒出事了才不會回來,一會兒又想著霜兒變心了,連他們間的藕斷絲連都不愿意保持,憶起這些年屈指可數的溫存,丟了魂魄般在養心殿游蕩。

    沈如霜回來的次數越來越少,漸漸地變成只有中秋回來,看到阿淮學業有成,一副小大人的成熟模樣后,一連兩年都沒有回來過。

    蕭凌安再也等不到沈如霜,心思一天天消沉下去,想要去找她又必須遵守放手給她自由的諾言,只能孤單寂寞地在皇宮之內等待著,心緒煩躁沉悶,朝政之事很多都處理得不夠完善。

    南疆邊境摩擦不斷,部落首領向他提出要劃分一座綠洲小城給他們,這座小城并不重要,于大梁而言可有可無,按道理來說蕭凌安不應該把他們往死里逼,但僅僅因為是使臣在覲見的時候提到了沈如霜,惹得蕭凌安心神不寧,一氣之下就回絕了。

    此后南疆的情勢愈發復雜,奏折小山般堆積在養心殿,蕭凌安依舊視而不見,朝中大臣議論紛紛。

    其實他亦是知道不應當這么做,只是想再多一點時間緩解心中的痛苦和煩悶,等到好些了再來處置。

    他現在覺得可笑,這把龍椅是他當初賠上太多東西才得來的,其中包括和霜兒最美好的日子,如今卻成了最沉重的枷鎖,讓他連偶爾任性的自由都沒有。

    誰知他還沒有動手,阿淮就帶著周恒之還有幾個大臣找上他了。

    原來是這孩子太有主意,一發覺形式不對的時候,就在幾個大臣間周旋了許久,這才暫且穩住了局面,連閱盡世事的幾位權臣都驚嘆于小皇子的才能。

    蕭凌安屏退眾人,望著身量才到自己胸膛的阿淮,臉龐已經出具棱角,眸光一如他當年那般銳利明亮,仿佛只要得到機會就能大展拳腳,似笑非笑地輕嘆一聲,聲音低啞沉重道:

    “這天下早晚是你的,犯不著現在著急。”

    “父皇,這重要嗎?天下從來不屬于誰,千秋萬代總會易主,你卻把真正屬于你的弄丟了。”

    阿淮眸光堅定地望著蕭凌安,聲音還帶著些稚嫩之氣,但說出來的話讓蕭凌安都啞口無言。

    “父皇,去找她吧。”

    聞言,蕭凌安眸光愣怔地望了阿淮一眼,當即就知道他說的是誰,身形頹然地倚靠在門框上,落寂道:

    “朕......找不到她。”

    “若是連你都找不到,這世上也無人能找到了。”阿淮凝視著蕭凌安失魂落魄的模樣,難得認真地多看了幾眼,聲音中帶著幾分安慰,鄭重道:

    “父皇,好好問問你的心,你一定能找到她,況且......你怎么她沒有在等你呢?”

    蕭凌安如夢初醒地抬起頭,黯淡的目光在聽到最后一句話的時候閃了閃,驟然間像是在黑暗中抓住一縷天光,緩慢卻堅決地直起了身子。

    *

    三個月后,蕭凌安下旨讓太子蕭連淮代政數月,太傅周恒之和其他幾個心腹大臣輔佐監政,重大事務讓人送到他面前定奪。

    他要出一趟遠門,他要去找霜兒。

    只不過,他這次孤身前往,不再是矜貴孤傲的帝王,而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旅人,也不是為了將她帶回去鎖在宮中,只是想為這些年尋一個結果。

    正是初春時節,江南姑蘇城連綿不絕地下著小雨,滴答滴答地落在屋檐,形成細密的水簾,蕭凌安撐著油紙傘也渾身濕透,松動的青石板濺起雨水打濕鞋襪,只能被困在客棧之內,等雨停了再去尋找。

    他靜坐窗邊,望著寥寥行人在縱橫交錯的街道上走過,身影皆是陌生又匆忙,讓他燃起的希望和期盼被雨水澆滅,輕嘆一聲將鳳眸落在茶盞上。

    不知為何,他總覺得霜兒回到姑蘇城,回到最開始的地方。

    雨停的時候將近黃昏,蕭凌安循著記憶來到了城南的巷子,但打聽之后才知道早就拆沒了,原來的住戶也散了,心緒在瞬間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怔了好一會才再次邁開腳步,漫無目的地在城內晃蕩著。

    他這一日從城南找到城北,還是沒有發現沈如霜的蹤跡,行至最后一個靠近田野的小巷時,他的靴底都有些磨破了,地上殘存的雨水毫不客氣地侵襲而來,潮濕黏膩地每走一步都是煎熬。

    夕陽破云而出,金橙色的彩霞燦爛無邊,明亮的光線照耀在剛下過雨的地面上,蒸騰而上的水汽在四周縈繞著揮散不去,朦朧迷離如同輕紗白霧,讓蕭凌安的視線看不到太遠的地方,只能摸索著在小巷里行走。

    忽然間,他聽到了一陣琵琶聲,曲子是江南小調,他從未聽過,卻覺得格外親切熟悉。

    蕭凌安的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快步順著琴音朝著小巷深處走去,呼吸愈發急促凌亂,眸中閃著星星點點的光彩,如同晚霞灑落的碎金。

    琴音在一扇小門前變得最為清亮悅耳,最聽到腳步聲后戛然而止。

    蕭凌安心口起伏地抬眸望去,只見朦朧水汽籠罩著一個窈窕纖弱的身影,隱約可見眸光純澈清亮,臉龐溫婉秀麗,她輕輕將琵琶擱置在一旁,院子里的小貓就親昵地跳進了她的懷中,調皮地在潔白衣衫上印下濕漉漉的爪印。

    “霜兒......”

    蕭凌安顫聲喚出口,一動不動地凝視著眼前之人。

    水汽如同似有似無的屏障般縈繞在二人之間,看似層層疊疊,實則只要邁一步就能破除。

    他看到眼前之人轉過身,日思夜想的面容映入眼簾。

    沈如霜眸光瀲滟地笑了,眉眼間是一片歲月靜好,溫婉恬靜地對上蕭凌安的目光,一如多年前無數次對視那般,讓他剎那間仿佛回到了從前。

    她的殷紅的唇瓣一張一合,似是在說著什么,但是聲音輕盈細弱,還未穿過水霧就被遮蓋住了,只望見唇角的笑意如同海棠盛放。

    蕭凌安傾身向前,用盡每一分神思聽著,他終于真真切切地聽清楚了,纖長眼睫隨之微微發顫,她說的是:

    “夫君。”

    【正文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