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62章 齊心協力 從早罵到晚,從夏罵到冬?……-《七零之穿成男主前妻》


    第(1/3)頁

    小芳看向方劍平。

    ——我沒說錯吧?我爹娘不贊同我當老師。

    這事發生的太快,  方劍平沒有心理準備,也打亂了他全部計劃,“叔,  離畢業還早,  要不我回頭再問問?”

    張支書點頭:“問是得問,  但不能當高中老師。”

    “肯定的。”方劍平怕被丈母娘一大家子手撕了,“我原先只想著小芳輕松點。”

    張支書看向他閨女,  他也希望閨女輕松點,  但他替閨女委屈,“年紀輕輕吃點苦怕啥。再累也沒有種地累吧?”

    方劍平:“那肯定沒法跟種地比。”

    張支書點頭:“這不就行了。我看你也別問了,  就讀,  讀那個——”

    來買東西的小老太太道:“讀研。”

    “對!就讀那個。你們大學一畢業我們就過去。”張支書一錘定音,沒有商量的余地。

    方劍平看向小芳。

    ——怎么辦?

    小芳愛莫能助。

    憑她爹這么反對,她真敢去高中當老師,老兩口肯定不愿意去首都。她考大學的意義就少了一半。

    小芳想一下:“要是實在忙不過來就不當輔導員?”

    方劍平明白她的意思,又看到岳父大人一臉嚴肅,給他個膽子此時也不敢說別的,“那就這樣。張瞳瞳交給我。我估計我的工作應該很輕松。”

    張支書:“你忙也沒事,還跟在家一樣,  我們做飯收拾家里。對了,  發糧票吧?”

    高素蘭連連點頭:“對對。要是不發糧票,  小芳當那個什么導員不如意也得干。”

    小芳:“方劍平說,有些地方的購物票都開始取消了。等我們畢業首都應該也不用糧票。只是雜糧雜面恐怕還是跟白米白面搭配著賣。”

    張支書松了一口氣:“這就好。我和你娘這些年也存了點錢,  足夠咱們買米面。”

    方劍平忽然就明白小芳為什么順著她爹娘。他爸媽這么疼他為他著想,他恐怕也不好意思對他們冷言冷語,忤逆他們。

    “叔,我還有工資。肯定能裹住日常開銷。再說了,  還有我爺爺奶奶呢。”

    小芳點頭:“院子挺大,可以種菜,只需要買些雞魚肉蛋就行了。”

    張支書算一下,閨女的補貼能裹住自己,他們的錢能裹住他們,女婿的錢他和瞳瞳肯定花不完,說不定每月還有剩余,“那還行。小芳,可不許現在一套到時候又一套。”

    “不會的。”小芳想一下,“高中離學校遠,你們可以看一下我放學回來的時間。”

    話說到這份上,張支書也沒有理由懷疑,看向那些買東西的人,“咱們看果子去吧。”

    有個小老太問方劍平:“你們說的購物票要取消,真的假的?”

    方劍平點頭:“真的。首都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執行了。”

    那老太太忍不住說:“那以后不能存了。用票和錢買東西能省不少錢。這要是以后取消了,不就成廢紙了。”

    小芳順嘴說:“說不定五十年后就成古董了。”

    老太太擺擺手:“算了吧。我能活十年就燒高香了。”

    張支書:“那就趁著能吃能走多買些好吃的。”

    一眾老頭老太太笑了,抬抬手讓老九帶路。

    村民趕緊給老九使眼色。

    ——帶我們家去!

    張老九樂了:“急啥?先讓這些大哥大姐看清楚,回去也好幫咱們宣傳宣傳。大哥大姐,是吧?”

    宣傳不過是一句話的事,一眾老頭老太太能一起過來,顯然都是合群脾氣不錯的人,所以都很不客氣地攬下這事。

    “爺爺!”

    清亮的童音傳過來,眾人都不由得看過去,一個頭戴花遮陽帽,白白凈凈的小娃娃抱著一個大大的桃子過來。

    年齡雖然比年畫娃娃大一點,可是真像啊。

    張老九勾勾手:“過來,讓我嘗嘗。”

    小孩喊他是想顯擺桃子是整株桃樹上最大的那個,可不是給他吃的。

    二話不說,繞過他躲到媽媽身后。

    買水果的老太太忍不住問:“大學生,這是你兒子?這么大了?”

    小芳笑道:“也不算大,到今年農歷九月才滿六歲。”

    “可是你沒多大啊。”有個老頭不禁說。

    小芳想一下,愣是沒想起她多大,“方劍平,我多大了?”

    方劍平好笑,“過糊涂了?你今年二十七周歲,我二十九。”說著一頓,“按虛歲我豈不三十了?”

    老九:“可不是咋的。你還當自己二十郎當歲呢。”

    張支書道:“這個年齡正好。老話說,三十當立。正好明年三十整,還畢業參加工作了。”

    方劍平笑了:“您這樣說那是挺好。不過再說下去太陽就落山了。”

    一眾老頭老太太還得回去給工作半天的子女做飯,頓時顧不上侃大山。

    話說回來,改革開放了,又有張莊打樣,小芳料到村里的東西越來越難賣,所以才給她爹出主意,別光守著供銷社門口的一條街,經常去城里轉轉。但也別心血來潮轉一次,而是設好時間,比如一周去幾次,每次什么時候去。

    城里認知道了,三次以后就會記住。

    哪怕家里的水果突然吃完了,也會等他們。畢竟跟菜市場的價格差不多,一個卻是剛剛摘下來的,一個是不知道經了多少道手的,一個在家門口就能買到,一個得跑出去,前者商量商量還能送兩個小的,后者一兩都不多給。

    張支書以前沒做過生意,認為小芳太理想化。

    可是他一貫疼孩子,還是決定聽小芳的試一下,結果就是現在城里人會主動問,他們下次什么時候來。

    今兒大伙兒都在家,就是因為下次是明天。

    果子在樹上安生幾天,村里的孩子也吃夠了,沒人打擾,以至于長得不是特大就是特紅。

    一眾老頭老太太沒往南邊去,也沒往北邊,從西走到東就按耐不住親手摘。

    張老九就讓人拿幾個麥秸編的小籃子。

    這個也是小芳提的醒。

    別看她以前是學生,死的時候還沒有生瞳瞳的時候大,可她見得多。跟父母旅游的時候就看到有人拿麥秸編籃子。

    雖然不能盛很重的東西,但編的過程中搞緊一些,當托盤裝一些水果還是沒問題的。

    忙著編東西,也省得他們閑時間長了搞事,鬧得全村雞犬不寧。

    然而一眾老太太看到白里透紅的桃子放在干干凈凈的籃子里,忍不住問,“大兄弟,籃子也是你們自己做的?”

    老九點頭:“村里的老人閑的時候編的。不過你們放心,雖然是用麥秸,但絕對干凈。”說出來還怕他們嫌棄,“也有蒲葦做的,要不用那種?”

    老頭笑道:“你誤會了,她們想買。”

    “啊?”張老九險些把秤扔出去。

    一個老太太點頭:“這個買菜挺方便的。賣嗎?”

    張老九:“這個真不結實。你們等一下啊。”喊一個小孩,讓他去村里會瞎胡編的老人家里拿幾個結實的。

    老人聽說小芳讓他們用麥秸編的籃子裝水果,就在琢磨小芳是不是有別的打算。盛水果什么不能盛啊。

    于是他閑著沒事就開始編。

    老人知道張支書不藏私,他又快走了,也沒必要藏私。張支書沒說可以賣,老人也不好意思問。

    張支書一個人知道了沒什么,被大伙兒聽來去都調侃他多丟人啊。

    以至于從二三月份到現在悶不吭聲的存了好多。

    小孩子過來要東西,老人又驚又喜,把他認為好的都拿過來。

    對此不感興趣的的老頭看到有大籃子小籃子,還有提包,也忍不住上前圍觀,“你們村真臥虎藏龍啊。”

    老人被夸的不好意思,“以前日子苦,啥能換錢就干啥。時間長了啥都會一點。”

    有個老太太問:“你編這么多是留著賣的吧?”

    老人下意識朝西邊看:“這個得問小芳。”

    “大學生?她讓你們編的?那肯定是留著賣。”老太太認為大學生不會干無聊的事,“是不是得問問她?”

    老人開心又不安,不知道該怎么回,就點點頭。

    老九朝西邊喊:“小芳,過來一下!”

    兩人離了將近半里路,架不住路邊有人,接力幫她叫,一分鐘就傳到小芳耳朵里。

    三分鐘小芳才過來,同來的還有擔心出什么事的方劍平。

    倆人一到跟前聽到眾人要買也是很驚喜,沒想到這么快就能賣出去。

    小芳的本意是給他們找點事做,順便練練手,熟悉了之后,大家的日子好起來,有人買了也能編出更精致的東西。

    可是既然提前,那也沒有不賺錢的道理。

    小芳提醒這些老頭老太太,“這東西跟城里賣的價格差不多。你們一人買兩個,可以送你們一個掃炕掃床的小掃把。很簡易的那種。”看向老人,“家里有吧?”

    家家戶戶都有炕,炕上臟了一點點拍很費勁,以至于家家戶戶都有幾個小掃把。

    老人點頭。

    小芳:“我記得村里的大掃帚也是自己做的?”

    張老九:“對啊。用高粱頭做的。”

    來買東西的老頭忍不住說:“那豈不跟我們平時用的一樣?”

    小芳:“可能比你們的好。你們的是工廠量產,我們村的這些都是為了消磨時間慢慢編的。”

    方劍平補充,“一般都是留著自家用,所以特結實。價格可以比供銷社賣的便宜點。”

    “那還等什么。”有個老太太催,“拿出來讓我們看看。”停頓一下,看他倆,“你們也是,有這些東西怎么不早拿出來?”

    小芳:“一個掃帚能用半年,沒想過你們需要。原本打算編多了,每樣有六七個夠一車再拉去城里賣。”說完就給編東西的老人使眼色。

    老人不做掃帚,嫌那個麻煩還累人,但他知道誰家有。

    張莊人有自留地,地里見的東西不歸農場,種什么由村民決定,自然是種可以吃的東西。所以每年都會在黃豆地里撒一下高粱。

    這就是俗稱的套種。

    高粱打下來,高粱頭燒火可惜了,便會給會做掃帚的人留著他做掃帚。誰有需要過去拿一把,隨便給他一把菜半斤雜面都行。

    然而就像小芳所說,一個掃帚用半年,做掃帚的人又年年做,以至于家里也存了不少,就挑最好看的拿十來把。

    每個掃帚頭都很大,幾下就能把堂屋打掃干凈。

    小芳看著老頭老太太們臉上的喜色,“是不是比供銷社賣的好?一樣的價格也合算吧?”

    眾人說不出違心話。

    有個老太太忍不住感慨:“來這一趟我的兜算是空了。”

    方劍平笑道:“我們可沒有忽悠你們亂買。”頓了頓,“你們買回去后悔了可以賣。價格翻一倍我們都不眼紅。”

    掃帚不值錢,跟一兩斤桃子差不多。最重要的是東西好。

    掃帚把特實在,肯定不會像他們以前買的用十天半月就散開。掃帚頭看起來收拾的也挺好,不論掃還是晃,都不會有東西落下來。單單這一點就比工廠的干凈。

    小芳怕他們猶豫一會兒不想買了,趁熱打鐵,“拿一把?”

    “拿一把!”有個老太太想想家里的掃帚都禿了,看向張老九,“你說了,送我們一個掃床的小把子。”

    小芳問編東西的老人:“多嗎?”

    “多是多,都是給村里人和親戚做的。”老人為難。

    小芳:“讓他們等著!”

    老人面露喜色,“你這樣說我就不怕了。”立即招來幾個孩子讓他們去他家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