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國工匠-《筑夢太空》
第(2/3)頁
“小方原,我現在和你說不明白,就像當年和你爸爸媽媽說不明白一樣。”
“說不明白就開始針對和關停實驗室?”
“我無意為自己辯解什么,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可以等有了腦組再慢慢尋找和分析。等我走了,我把我腦組里的記憶模塊,也一并分享給你吧。”
方原被驚到了:“你要把你的記憶模塊分享給我?”
實驗室版的腦組是有記憶模塊的。
對于梁星火這種先天植入的人來說,這個模塊就是用來增強記憶,讓她具備過目不忘的本領的。
老年植入實驗版腦組,記憶模塊就是用來預防老年癡呆的。
因為預防性的每一條記憶,都需要反復訓練,模塊里面能儲存的內容就不會太多,通常都會是那些最不愿意忘記的事情。
方原這會兒要是能夠植入,不早不晚的,過目不忘和預防來年癡呆兩邊都不占。
過目不忘來不及,預防老年癡呆的功能還需要很多年之后才能開始運行。
要是在這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時候,能把梁天的記憶模塊分享過來,那就等于繼承了梁天的畢生所學的精華。
記憶模塊只能分享一次就會自動銷毀。
方原很難相信,像梁天這種一心為自己家人謀福利的人,怎么可能選擇把記憶模塊分享給他而不是梁星火?
梁天看出了方原的震驚和懷疑,出聲回應:“算是對你的一個補償吧。你爸爸媽媽的事情,我雖然無愧于心,卻也難辭其咎。”
方原盯著梁天不說話,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探查梁天說的是不是實話。
“小娃娃,你現在還有興趣聽,飆車那件事情的后續嗎?傳記里面沒有寫,我的記憶模塊里面也不會留存。以后梁星火要是想聽,可就得你和她說了。”
聽完這番話,方原的心里面,忽然就開始有點慌。
或許,梁天真的沒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壞?
可是,那幾個不可逆轉的破壞程序,都已經執行完畢。
現在沒有任何表現,是因為計劃忽然停滯不前。
怎么辦?
方原一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先處理眼前的事情,說道:“有興趣的。我拿個筆記本過來記。”
梁天拿著方原的筆記本看了看,感嘆道:“這年頭,會帶紙和筆的年輕人,也就只有你了。”
……
……
……
梁天出生在上海楊浦工人新村。
如果要把和航天結緣的時間,盡可能地往前推。
就可以推到梁天呱呱墜地的那一秒。
他家里的上海144電子管收音機,傳出了東方紅一號顫顫巍巍的電子信號。
144電子管收音機,算得上是收音機界的一個傳奇。
一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發燒友在收集。
這款收音機的維修攻略,更是由一代又一代電子管收音機愛好者傳承下來,并沒有因為時代的發展,而銷聲滅跡。
有點像是20世紀占統治地位的黑膠唱片機,老驥伏櫪,歷久彌新。
能夠在1970年,擁有一臺144電子管收音機。
和2020年代的人,擁有一臺車,是差不多一樣的概念。
甚至可能還要更奢侈一些。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當時人民所能擁有的最高財富,被概括成了【三轉一響】。
三轉,指的是自行車、縫紉機、手表。
一響,就是剛剛提到的收音機,這其中,又以上海144電子管收音機為佼佼者。
那時候,人們評判一個家庭是否富足,就看這個家庭是否擁有【三轉一響】這四大件。
1970年梁天家所在的工人新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這樣的配置。
不得不說,梁天出生的時候,工人是最讓人羨慕的鐵飯碗之一。
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梁天將在畢業之后,子承父業,成為廠區的一名工人。
但他偏偏向往自由。
家人讓往東,他就偏偏要往西。
為了能夠走得更遠,書不好好念,跑去學開車。
在八十年代末,跑運輸雖然不是什么鐵飯碗,賺的錢,卻也已經比廠區的工人要多一些。
一開始,家里人還管,后來實在管不了了,也就只好聽之任之。
梁天本來就整天在外面瘋,得了家人的默許之后,基本也就不怎么著家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