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遙遙領先-《筑夢太空》
第(1/3)頁
載人航天航天,是梁天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印刻在中國航天人骨子里的想法。
認真算起來,這其實也是中國人自古就有的想法。
盤古開天,嬋娥奔月。
蘇東坡的那句【明月幾時有】,除了是絕美的詩詞,真正探討的,其實是一個天文學的問題——月球是什么時候誕生的。
在蘇東坡之前,唐代還有一個著名的天文學家叫王希明。
他致力于用通俗的歌謠,普及太空的知識。
這首歌謠的名字叫《步天歌》,從誕生之后,經歷了幾十個版本的演變。
說是通俗,當然是對那個時代,習慣了古文的人來說。
繼續往前推的話,就還有敦煌莫高窟的仕女飛天壁畫。
現代的很多人都認為,天文學是一門“舶來學科”,是西方人開始研究的。
事實上,對于星宿的研究,我們國家,才是真正的歷史悠久。
還是在20世紀的70年代。
在一個叫濮陽的地方,出土了一座古墓。
這座古墓距今已經有七千多年的歷史。
古墓里面,有用蚌殼拼就的青龍和白虎圖案。
用四象表示星象是華夏文明自古就有的傳統。
這座古墓,遠遠早于中華五千年的文化誕生之前。
這座古墓出土的【左青龍,右白虎】蚌殼陪葬,直接把四象表示星象傳統的起始年代,推到了史前兩千年。
方原對過于久遠的歷史,不是那么感興趣。
或者說,他不認為自己應該對這些感興趣。
他在這方面的【無知】,全都是沒有腦組導致的。
等到腦組到位,這些基組百科自帶的內容,根本也就不在話下。
相比之下,方原更喜歡聽發生在梁天身上,有沒有寫到回憶錄里面的那些事情。
“梁老頭兒,你先前說,97年的【馬布海1號】之后,我們國家經歷了三年箭無虛發的良性發展。那之后呢?你就和東哥一起,研究載人航天去了?”
“沒有,東哥和【921工程】失之交臂了,載人航天項目開始推進的時候,中國國際商業航天不正經歷至暗時刻嗎?”
“那還挺遺憾的。”
方原最聽不得和夢想失之交臂一類的事情,因此也就很容易感同身受。
“我確實也替東哥感到過遺憾,不過,東哥看得很開,他總說自己趕上了好時代。”
“這還好時代啊?”
“嗯,連著三年的箭無虛發,使得我們國家想要擁有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導航,是吧?”
“你說的已經是2000年了吧?我記得北斗是1994年就立項的吧?”
“1994年立項的,是北斗一號,算是我們國家自己使用的導航系統,一開始并沒有想著要做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導航,歷時26年,才完成全球組網。”
“這個倒是在歷史書里面有看到過,我們國家的北斗是分了三步走的。”
“小方原看過的歷史書還不少嘛!”
“那這都是必考的內容,肯定得記啊。”方原背了一下歷史書里面的原話:“北斗導航是我國航天繼【兩彈一星】之后的第二個國家戰略,衍生出了【新時代的北斗精神】,其影響滲透進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的方方面面……”梁天想了想,評價道:“這句話總結得很好,你們2050年生的人,對北斗導航給生活帶來的改變,其實是不太明顯的。”
“何以見得?”
“你們從一出生,很多東西,都是直接縈繞在你們身邊的,對于伱們來說,可能就像空氣一樣正常存在,而我們是一步一步看著北斗,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呢?”方原讓梁天舉例子。
“這么說吧,我們小的時候,想要知道準確的時間,是很難的。我的父輩要經常找地方對自己的表里面的時間。還經常會因為手表或者家里的鐘停了就不知道具體的時間,有了北斗導航,才有了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授時服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