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今皇太極認為,只有蟄伏一段時間,再卷土重來殺這幫漢人一記回馬槍。 此時,處于城邊一角的阿飛,他正抱著武器坐在一邊,思索感悟。 他不知道自己為何會走上那條路,又為何會背叛自己最為要好的兄弟唐劍秋。 這一抉擇如同迷霧中的歧路,讓他難以釋懷。 但……今日之局,不正是他一手造成的嗎?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阿飛的思緒飄忽不定。 恍惚間,他終于想起了唐劍秋曾經(jīng)說過的話。 “阿飛,你可會下象棋?” 阿飛不由一怔,雖不知唐劍秋這話究竟是何用意,仍是誠懇地搖了搖頭。 “不曾學過。” “象棋之中,士卒只能前進,無迂回之路!我身為錦衣衛(wèi),就如同它們一般,沒有退路,別無選擇!” 初聽時,他沒能理解這是什么意思,可現(xiàn)在……或許已經(jīng)太晚了。 “轉告唐劍秋,下輩子……我們再做兄弟!” 丟下這話,阿飛義無反顧的馳騁著駿馬朝著敵軍奔去。 他也很想回家,可是他再也回不去了。 可這一次,他要做真正的大明人! 阿飛身形逼近,一身黑袍在風中獵獵作響。 染血的面容,竟有幾分妖異俊美。 望著那站在隊伍最前方的金兵首領,阿飛搭弓射箭。 “嗖——” 箭矢飛出,扎進了頭領扈爾漢的胸膛,頭領撕心裂肺的哀嚎了一聲,接著便沒有了回應。 那一刻,阿飛癲狂的笑了,他披上了一面早已受損的大明戰(zhàn)旗。 他瘋狂的沖著千軍萬馬狂笑大喊:“我乃大明錦衣衛(wèi)阿飛!” 他的嘴角流出一絲血跡,更為此感到自豪。 “殺了他!” 敵營中不知誰喚了一聲,千萬支箭轟然雨下班鋪天蓋地的朝著阿飛射了過去。 阿飛仰起頭,臉上浮現(xiàn)出視死如歸的笑容。 他已經(jīng)記不清任何東西了,眼前只有初遇唐劍秋時在兵營中的景象。 那時候的他年過十二,才剛成為一名錦衣衛(wèi)力士,對于許多道理都渾然不知。 因為是個孤兒,軍營中也沒人愿意跟他接觸,而他也誤以為,這軍中之人都是這般冷血無情。 直到出征那天,他因半夜起來偷吃被發(fā)現(xiàn)挨了罰,又不慎撞到了唐劍秋。 至此,他徹底改變了看法。 唐劍秋未語,只是將偷藏的白饅頭遞給了他。 阿飛狼吞虎咽的吃著,嘴里說著一大堆感激的話。 兩人席地而坐,就此認識,只是那時候的唐劍秋,大多都是沉默寡言的。 但他還是問阿飛,有沒有什么心愿。 那時,阿飛笑著說道:“回家。” 大抵是臨死前的走馬燈,阿飛嘴角不由得勾起。 阿飛嘴角溢血,想要呼喊些什么卻又渾身乏力,怎么也擠不出那句話。 “看啊追暮,我終于可以回家了,只可惜,再也不能向你盡忠了……” 唐劍秋,這輩子我們是敵人,下輩子我們再做兄弟…… 那一刻,阿飛命數(shù)已至,本想支撐,奈何無力,終是低頭睡去。 念只念有口不能言,那些個金兵們滿臉震撼的望著面前的這個人影。 他被上萬支利箭定死,可此時卻是站著的。 旭日東升,日光傾灑而下,照在阿飛身上。 這個一生都在強顏歡笑,受盡屈辱的小子,唯有死時才像一個真正的大明勇士。 眾軍抬眸望去,他的身軀徹底洞穿,背后探出來的箭尖指向明國大旗。 城墻紅旗飄揚,如英雄之血,護佑大明之興國永存! 而此時,一位錦衣衛(wèi)小旗膝行而前,跪伏在地,將剛得知的重要消息告知于唐劍秋。 “唐將軍,阿飛……陣亡了!” 當聽到這樣一個答案時,唐劍秋的身軀仿佛被無形之力凝固,徹底呆愣在了原地,手中緊握的繡春刀微微顫抖,險些滑落于地。 即便阿飛曾有過背棄之舉,可二人間總是有些情誼的。 阿飛為國捐軀,除了震驚,他也不知道說什么為好,大概人各有命。 這一刻,唐劍秋的內心像是被刀剜了一口一般痛,同時,內心的暴戾和殺氣也是有些按耐不住的想要往外涌。 黎明升起,透過稀疏云層,撒在了一片荒蕪的大地。 放眼望去,是上萬個由石頭組成的墓碑,震撼全場。 由于戰(zhàn)死數(shù)量太多,沒法逐一安置,唐劍秋只好以土為墓,石為碑將他們安葬。 眾軍神色悲涼,幸存的大明將士不由得摘下頭盔,靜默死去的英靈。 誰人知,那輝煌一戰(zhàn)適用幾十萬名將領枯骨換來的。 唐劍秋情緒低落,停在了阿飛墓前站了許久。 那個為大明而戰(zhàn)的豪杰,那個一眾弟兄中最為活躍的孩子,最終因救國而葬送了性命,以及前程。 雖說二人間發(fā)生了很多,可一想到種種經(jīng)歷,唐劍秋怎么也說不出。 這一站就是一個時辰。 …… “陛下!捷報,捷報!” 唐劍秋等人大勝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京城,連親征在外的朱由檢,看著上面的捷報時早已淚流滿面。 聞此捷音,帳下將領無不歡欣鼓舞,紛紛跪倒在地呼喊萬歲。 此等盛世之功,自當普天同慶,舉國歡騰! 朱由檢龍顏大悅,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仰首向天,豪笑聲中滿是自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