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并且,從更高的歷史維度來看,人類未來五十年,甚至一個世紀的發展格局,都將極大地取決于這家成立尚不足十年的私營企業,能否在接下來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技術競賽中創造奇跡…… 《金融時報》的預判迅速成為現實。 就在《白皮書》發布的第二天,參議院以94:6的懸殊比例通過了《新時代能源法案》,其核心內容正是向以Helion Energy為首的數家聚變研發企業提供總額高達450億美元的直接資金注入,同時還要求能源部、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等機構必須無條件向這些企業開提供“全方位、無保留”的技術與人力支持。 此外,法案甚至包含緊急征用權條款,允許在必要時為聚變項目調用國家戰略儲備物資。 Helion Energy公司創始人大衛·特萊隨后也公開宣布,他們將加快“獵戶座”計劃的推進速度,計劃在不超過15個月的時間里建成完工并實現商業發電—— 15個月。 這一時間表顯然是在針對華夏此前提出的18個月目標。 特萊的宣言充滿了破釜沉舟的決心,也透露出巨大的壓力與風險。 太平洋兩岸圍繞人類終極能源的掌控權,似乎又一次進入了令人窒息的競速模式。 全球的目光聚焦在這場前所未有的科技豪賭上,空氣中彌漫著“贏家通吃”的緊張氣息。 然而實際上,這場競賽從一開始就不存在任何懸念。 因為18個月,根本就不是常浩南的極限…… …… 時間悄然滑過大半個年頭。 遼西大地上,秋末的寒風已頗具凜冽之勢。 隨著螺旋槳撕裂空氣的聲音傳來,一架直12VIP型直升機的身影緩緩出現在天邊。 而在它周圍不遠處,還有另外三架體型稍小的武裝直升機,形成了一個Y字形的護航隊列。 直升機編隊在“聚能一號”示范堆施工現場上空緩緩下降高度,然后開始繞著已初具規模的電廠主體結構低空盤旋。 直12的客艙內,胡長貴額頭緊貼著的舷窗玻璃,向坐在對面的常浩南進行匯報: “常院士,我們采取了主體結構和配套設施并行施工的方案,目前項目整體進度符合預期,甚至略有超前,您看。” 沿著他伸手指向的位置看去,核島建筑的拱形安全殼已然準備就緒,在陽光下反射著灰白色的光澤。 周圍龐大的附屬建筑群和基礎設施網絡如眾星拱月般鋪展開來,場面蔚為壯觀。 第(2/3)頁